《张子正蒙》卷15乐器篇诗解2

《张子正蒙》卷15乐篇诗解2

题文诗:

卷耳念臣,下小劳则,思小饮之,大劳则思,大饮之甚,则知其怨,苦嘘叹焉.妇人能此,

则险诐私,谒害政之,心知其无.绸直如发,贫者紒纵,无余顺其,发直韬之.蓼萧裳华,

有誉处兮,皆谓君接,己温厚则,下情得伸,谗毁不入,美名可保.商颂顾予,烝尝汤孙,

之将言祖,考来顾以,助汤孙也.鄂不鞾鞾,兄弟之见,不致文于,初本诸诚.采苓诗舍,

旃则无然,为言则求,所得所誉,必有所试,厚之至也.略也,无所难也,甚则不恭.

贤者仕禄,非迫饥寒,不恭莫甚.简兮简兮,虽刺时君,不用然为,士者不能,无太简之,

讥故诗人,陈其容色,之盛善御,之强与夫,君子由房,由敖不语,材武者异.破我斧缺,

我斨,四国首乱,乌能有为,徒破缺我,斧斨周公,征而安之,爱人之至.伐柯言正,

当加礼于,周公取人,以身其终,见书予小,子其新逆.九域言王,见周公当,大礼命则,

大人可致.狼跋美周,公不失其,圣卒感人,心于和平.甫田岁取,十千一成,田九万亩,

公取十千,亩九一法.后稷之生,当在尧舜,之中年而,诗云上帝,不宁疑在,尧时高辛,

子孙为二,王后而诗,人称帝尔.唐棣枝类,棘枝随节,屈曲其华,一偏一反,左右相矫,

因得全体,均正偏喻,管蔡失道,反喻周公,诛殛言我,岂不思兄,弟之爱以,权宜合义,

主在远尔.唐棣文王,本诗此章,周公制作,序己情而,加之仲尼,以不必常,存而去之.

日出而阴,升自西日,迎而会之,雨之候也,喻婚姻之,得礼者也;日西矣而,阴生于东,

喻婚姻之,失道者也。

【原文】:卷耳,念臣下小劳则思小饮之,大劳则思大饮之,甚则知其怨苦嘘叹。妇人能此,则险诐私谒害政之心知其无也。【译文】:《卷耳》这首诗讲的是后妃们想到臣子有小的功劳都不会忘记用饮食慰劳他们,有大的功劳就会用大的宴会慰劳他们,还能进一步的知道大臣们心里的困难和感叹。妇人们能够做到这样,那么这些邪恶不正、因私心而干扰国政的谄曲之心我们知道她们是不会有的。【原文】:“绸直如发”,贫者紒纵无余,顺其发而直韬之尔。【译文】:丝绸平直的如同头发,贫穷的人没有丝绸来挽发,就只能顺着头发用一般的绸子将它们盖起来。【原文】:蓼萧、裳华“有誉处兮”,皆谓君接己温厚,则下情得伸,谗毁不入,而美名可保也。【译文】:

《蓼萧》和《裳华》这两首诗是说有美名并且能够稳定居所,这都是在说君主对臣下待承很厚道,能够准确的了解到天下的一切情况,使谗言诽谤的话不能入耳,所以君臣都保持着美好的名声。【原文】:商颂“顾予烝尝,汤孙之将”,言祖考来顾,以助汤孙也。【译文】:《商颂》中说,想到我们在进行蒸尝祭祀,这都是你的子孙在怀念你的德行,这是对商汤来说的,他们祭祀的目的是希望祖先们能够庇佑他们后代的子孙。【原文】:“鄂不鞾鞾”,兄弟之见不致文于初,本诸诚也。【译文】:《唐棣》中说萼捬光华同根生,意思是说兄弟见面了不要被表面的虚文所牵掣,应当各自发自内心的坦诚面对。

【原文】:采苓之诗,“舍旃”则“无然”,“为言”则求所得,所誉必有所试,厚之至也。【译文】:《采苓》这首诗是说对待馋曲诽谤自己不去理睬就不会有事,制造谗言的人一定想要得到某种心理满足或者某种好处,听到别人的美赞就一定要找到证验,看自己在哪方面做的使人赞叹,这样就能做到为人忠厚了。【原文】:简,略也,无所难也,甚则不恭焉。贤者仕禄,非迫于饥寒,不恭莫甚焉。“简兮简兮”,虽刺时君不用,然为士者不能无太简之讥,故诗人陈其容色之盛,善御之强,与夫君子由房由敖,不语其材武者异矣。【译文】:简就是非常简略的意思,是没有什么烦难的,如果过于简略就显得不恭敬了。有贤能的人做官取得了俸禄,并不是由于生活的饥寒所迫,如果这样写诗就显得文意不恭顺了。非常的简略啊,这是讽刺当时的君主不能任用贤明的人,所以作为读书人就不能不简短的来表达讥讽之情,因此诗人善于在诗中渲染舞者的容貌是非常绚丽,他们的骑射技术是非常高超,这是与写君子们居住安定游乐心情舒畅,而不说他们擅长武术是有差别的。【原文】:“破我斧”,“缺我斨”,言四国首乱,乌能有为,徒破缺我斧斨而已,周公征而安之,爱人之至也。【译文】:诗经中说我的斧子破了,我的戕也缺口了,这是说四方国家都在叛乱,他们能考虑人民的安危吗?我只有使我的斧子破了,戕缺口了,然后周公率领部队去讨伐,安定周边的民众,这是爱护民众的最高体现啊。【原文】:伐柯,言正当加礼于周公,取人以身也,其终见《书》“予小子其新逆”。【译文】:《伐柯》写的是成文应当礼敬周公,用实际行动来招揽贤才将领,成王的实际行动最后表现在《尚书》中,说这个小君主亲身迎接周公。【原文】:九域,言王见周公当大其礼命,则大人可致也。【译文】:《九域》这首诗是说成王迎接周公应当设有隆重的礼节,并且封给他更高的官位,那么远方的贤臣志士才会出现辅佐。【原文】:狼跋,美周公不失其圣,卒能感人心于和平也。【译文】:《狼跋》这首诗是在赞美周公在流言四起时他也不会忘记遵照圣人的德行处事,这样最终能感化人心趋于平静。【原文】:甫田“岁取十千”,一成之田九万亩,公取十千亩,九一之法也。【译文】:《莆田》这首诗是说一年收了十千粮,一成的田地共有九万亩,公家收取了千分之一做赋税,这就是九分收一份的周朝的制度。【原文】:后稷之生当在尧、舜之中年,而诗云“上帝不宁”,疑在尧时高辛子孙为二王后,而诗人称帝尔。【译文】:后稷的出生应当在尧或舜正值中年的时候,但是诗经说上帝安享我的祭祀,因此之意在尧时应该有高辛氏的子孙应该已经成为了尧和舜的后代,所以诗人对高辛氏有上帝的称呼。【原文】:唐棣枝类棘枝,随节屈曲,则其华一偏一反,左右相矫,因得全体均正。偏喻管蔡失道,反喻周公诛殛,言我岂不思兄弟之爱以权宜合,义主在远者尔。《唐棣》本文王之诗,此一章周公制作,序己情而加之,仲尼以不必常存而去之。【译文】:棠棣的枝条类似酸枣的枝条,它们随着枝节弯曲,开的花也是分正反方向生长,左右两瓣花相互对称,因此显得整体匀称。诗中说偏是暗示管叔、蔡叔叛乱有失道义,反是暗示周公发兵收复了他们,那么周公为什么不会考虑兄弟之间的相互友爱,而采用中和适当的手段解决叛乱,因为这样做是为周朝的长远发展考虑。《棠棣》本来是称颂文王的诗,这一章是周公亲自创作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加进去的部分,孔子却认为不需要保存把它删掉了。【原文】:日出而阴升自西,日迎而会之,雨之候也,喻婚姻之得礼者也;日西矣而阴生于东,喻婚姻之失道者也。【译文】:太阳出来的时候,彩虹会从西边出来,它与太阳交汇的时候,就会产生下雨的征兆,这是比喻婚姻是合乎礼数的;太阳升到西边的天空,彩虹却出现在东边,这是比喻婚姻有违正道的礼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