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昨天的约定,今天我们来讲述一下如何科学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孩子的秩序感是与生俱来、客观存在的,而且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秩序感,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的好坏是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培养孩子的秩序感首先要给孩子提供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
昨天的内容中有提到,一个14个月大的宝宝在家人早上出门后将拖鞋摆放好的这个情境。
如果宝宝已经适应了拖鞋摆放整齐的这种有序的环境,当他再看到杂乱无章的环境时,就会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因为有序的环境会让他更舒服和愉悦。这就是第一点: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
同时,这个情境又涉及到第二点:和谐的家庭氛围。
当宝宝发现鞋子没有摆放时,那么其他家庭成员看到这个现象也会在第一时间去将它摆放好,让环境变得依然有序,而不是在这件事上相互指责或提醒当事人。这种行为不仅是为孩子做了榜样,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庭是所有家庭成员的,不是哪一个人的。
只有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关爱,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追求文明、秩序的美好心态。
第三点,就是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宝宝能在固定的时间去找奶喝,是因为他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如果他起迟了,奶就没有了;如果他起早了,也找不到奶。所以宝宝听到闹铃就会条件反射地起床。
需要补充的是:我们所有家庭成员共用一个闹铃时间。早上不论年龄,统一起床。每个人起来都有自己的事情,所以看起来是忙而不乱的。
那么,有人会问,不同的年龄,统一时间起床,睡眠时间不会冲突吗?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制定不同的入睡时间即可。
昨天有提到孩子对秩序是有偏好的,家长不妨利用这一点,从出生起就为孩子安排一个科学合理的睡眠时间,并督促他们遵照执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能为他们时间观念的形成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参天大树,我们只需要在他还是小树苗时将他扶正,其他交给时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