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24小时大脑》这本书之前,我对大脑的运用是无规律可言的,甚至有点随性。其实大脑它也是需要时间安排和管理的。
本书作者小林弘幸就给我们从脑科学的角度深入探究了全脑管理方法和不同时段的大脑工作的黄金规律。
作者将大脑一天的工作时间分为5个时间段与80个高效实用的科学用脑习惯相结合给我们进行拆分讲述。
这本书就是大脑使用与保养的说明书。书中的实用小技巧简单易操作,可以随时随地保养我们的大脑,给我们的大脑减轻负担。看完这本书你会不自觉的按照作者的方法去实践。
而且你会惊奇的发现,我们一直在实践的习惯居然是不对的。
比如:早餐。大部分人都觉得要吃得好,要吃得有营养才行。可是作者在书中却说:“吃早餐不要有太多心理压力,不要总去想什么是必须吃的,或者该如何吃。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并享受短暂的早餐时光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大脑和吃早餐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在书中说:“早餐就像雪中送炭一样,及时为大脑细胞提供能源,帮助大脑接通开启一天工作所需要的电流,打开了大脑活动的开关。”
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个“带薪健身”的点子,我挺认同的。在工作的同时,又把身体锻炼好了,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作者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不管再忙也要适当的进行运动。因为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使得大脑在工作和学习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作者在书中提到,觉得心很累的时候仰望天空可以让自己放松下来。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亲自实践了一下,很管用。这时你会觉得,天格外的蓝,白云格外的美。如果你也产生了这种体验感,说明你的大脑此时处于放松状态,而你的身心也变得舒畅起来。
作者在书中说:“一顿丰富的午餐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维持大脑工作所必需的能量和营养,还会帮助我们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调整被上午的烦心事弄糟的心情。”
所以,对于大脑和健康的身心发展来说,午餐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进餐方式,作者在书中指出:对于吃饭这件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并且乐在其中。对于那些被认为有益健康的食物,如果你并不喜欢却强迫自己吃,那么进食就成了一种压力。
这种压力会坡坏肠道环境。然而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想让大脑减轻压力,就不要对自己过于严苛,有时候想吃啥就吃啥,反而更有利于大脑的高效运转。
《24小时大脑》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关于脑科学的习惯。想要一探究竟的你,一定要去好好品读一番,相信你会从中受益的。
跟着作者一起分时段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脑、抗压脑和幸福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