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书,就是走进一个新的世界。欢迎来到“一书一世界”。今天我们继续《茨威格文集》这本书,认识茨威格性格中刚强的一面。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一部优秀的反法西斯作品。
二战爆发时,作者在伦敦想要投笔从戎,为打败希特勒直接效力。可是英国政府不理睬他的这股正义的热情,将他拒绝了。
1941年,茨威格和他的第二任妻子绿蒂离开侨居多年的伦敦,经美国移居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彼得罗波利斯。这里风景美丽,气候宜人。
初到彼得罗波利斯,茨威格夫妇白天写作,晚上散步,或者夫妇对弈。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一开始倒也过得不错,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的苦闷难以排解,乡愁也阵阵袭来。
他决定还是拿起他最得心应手的武器——笔——和纳粹作战。他着手准备写《象棋的故事》。
为了写好这篇小说,作者花了不少心思,他买来一本棋谱,和妻子绿蒂一起把著名的棋局演示一番,以便了解下棋的诀窍和棋手的心理。
故事中主人公B博士被盖世太保囚禁在大饭店的单人房间里。每天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这种无边的孤独,再加上盖世太保们无休止的盘问。主人公对自己的头脑还能保持多长时间的清醒毫无信心。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主人公偷来一本书,他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书里的文字可以排解这份快让人发疯的孤独。
可令他失望的是,他费尽心思拿到的书,居然是一本深奥枯燥的棋谱。为了使自己的精神保持活力,他还是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无限可以利用的时间,解读了这本棋谱,自己和自己对弈。
有了精神的寄托,他在审问时表现出思想活跃,棋艺也越来越精进。可后来他着火入魔了,变得思想混乱,最后导致精神错乱。
这是一篇杀伤力极强的反法西斯作品。《象棋的故事》不描写皮肉之苦,而是突出法西斯的文明的暴行。
这种暴行经过次威格的分析、描绘、渲染,显得惊心动魄、阴森可怕。让读者看到精神折磨甚于肉体上的酷刑。
书中B博士在单身牢房中囚徒的阴郁心境,隐射出作者当时的处境。
无家无国,四海漂流,长年累月置身于说着不同语言的人群之中,生活在陌生的文化背景里。
因此这篇小说也可以视为茨威格的一份遗嘱,是作者在辞世之前,以他卓越的写作才能为武器,和法西斯进行了最后一战。
作者也透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文字的力量,哪怕是用图表达出来的意思,也能起到疗愈的作用,关键的时候还能救人性命。
可是作者还是太焦躁了,文字是有力的武器不错,可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时间这个催化剂。很可惜,这篇文章成了作者的绝笔。
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就给大家分享到这了,我们下一本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