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也下雨了,前段时间,新闻上连篇累牍的报道南方洪涝灾害,足足让南方的同胞们看够了“海”。但是这种海还是不要再来的好。雨虽好,但过犹不及,人们爱雨是因为雨能滋润大地,而不是因为它给人类带来灾难。
北京的雨已经连续下了两天两夜了,天气预报声称未来两天还会有强降雨。如果不发生洪涝、事故,我还是喜欢下雨的。我喜欢雨喜欢风喜欢雪,喜欢这些大自然中的各种并不猛烈的天气,喜欢这些个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但今儿个年头天公似乎对人类的这份恩赐过了头,更像是一种变相的惩罚。但愿这雨不要将北方也变成一片泽国。
喜欢雨,无论春夏秋冬,雨皆有其妙。春天的雨短而珍贵,俗语说道“春雨贵如油”,杜诗亦云“润物细无声”,如此三言两语即将春雨的特点道得形象准确;春天仍万物复苏之季,大地上的一切,正急需一场春雨滋润,好为这一年的生计攒足力气。“天街小雨润如苏,草色遥看近却无。”诗中温柔细腻意境之美,也足以让爱雨爱景的人们总是遐想不断。但春本就短暂,在人们刚刚享受完清明的温暖之后没过多久便不得不即入这夏日炎炎。美本身就很短暂,因为短暂才会让人们更加珍惜。
夏天的雨就比较丰富多彩了,有如春日的绵绵细雨,比之却更加温柔持久,凉爽惬意;也有烈日炎炎之后的电闪雷鸣、狂风骤雨,那大雨倾盆之状,大气磅礴之势,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来时迅猛,去时无征,短暂而急促,似乎是天公欲将积攒的满腔愤怒在瞬时间发泄出来一般。夏季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哭就哭,阴晴不定,甚至有时总上演“太阳雨”的奇观,中午烈日炎炎,却不停地下着雨;有时乌云压城,未下尽兴,便匆匆飘过,任由烈日重新炙烤大地,就像在天空中为大地作一次短暂的降雨表演,满足人类的些许期盼之后便藏功与名;有时天空中电闪雷鸣,振彻寰宇,但就是滴雨不下,让人们在忍受震耳欲聋之后却盼不来期盼已久的大气磅礴。夜晚下雨,喜欢躺在床上,静静地听雨,看书,或者默默地回味与享受心底最深处的那份相思与痴情。
而秋日之雨,不得不要分上两段。一是立秋之初,夏日之热仍然会持续到九月十月,这雨也算夏雨之末,却可能少有盛夏之际下雨时的电闪雷鸣或者狂风肆虐,倒是多了几份秋日的绵长与轻寒。二是便是在中秋之后,白天虽有些温热,晚上却夜凉如水,特别是深秋之际,寒气袭人不输冬日--我便最喜此时之秋雨了。入了中秋,叶也已逐渐凋零,每当夜里冷雨过后,第二天早晨走在宽阔的校路上,满地的金黄色的悬铃木、银杏叶子,浑然天成的一幅深秋之时的美丽画卷。秋雨如秋一般太过深沉,有时容易惹人伤感,自古逢秋悲寂寥,看着秋雨叶凋零,内心常常会不自觉地感慨一番。感慨中,有对故去至亲之人的怀念,每每想起便禁不住伤感、酸楚;有对在世亲人的祝愿,祝愿他们都能健康平安;有对友人的期盼,期盼他们都能有一份好的前景;更有对爱人的思念,冷雨化相思,情意绵不绝,然而相思甚苦,佳人无我,为之奈何?
冬雨寒胜雪,并非不是不喜欢冬之雨,只因冬有雪,相比于冬雨,又有几人不爱那雪花纷飞呢。冬之雨雪纷纷,这个冬天才算是一个完整冬天。
春雨金贵,夏雨多变,秋雨伤怀,冬雨寒彻。春夏秋冬,雨丰富多彩,意境深远。
无论春夏秋冬,白天下雨,如果在家,躺在被窝里睡觉是最为舒服与惬意的了。如果是在教室,最喜在这阴雨纷飞的白昼,给自己泡上一杯茶,静静地看书,间歇累了就起身,站在窗前静静地看会雨。而每当此时,总会想起那句听雨宋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底、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惺惺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觉得这首词写得好有意境,也更贴切,不禁想到“未来的某日某时某刻,我又将在何处何地听雨赏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