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14.4)
孔子说,有德之人,一定能讲出道理,或演说,或写文章,都能发人深省;反过来,能演说会写文章,却不一定有德。同样,仁者一定有勇,而有勇的人,却不一定是仁者。
有德的人,一定能说。因为德是内,言是外。
《朱注》说:有德者和顺积中,英华发外,能言者或便佞口给而已。
和气顺理的思想聚集在胸中,自然散发出英气。
而反过来,会说会写的人,不一定能做到,不一定有很好的修养和德行。
所以,学习演讲也一样,我们需要学习表达的技巧,让自己初步能具备公众表达的能力。
然后,重点在于积累德行,对生活、生命有热情,通过自己的修行,对生命有自己的体悟,自然说出来的话,让人听了也会有感触。
而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说服别人,说什么都抱有影响他人看法或者行为的目的,因为动机不纯,就习惯使用技巧来说服,或者说一通自己也做不到的大道理,那就是耍嘴皮子了,毫无意义。
同样,仁德之人,必有勇,而勇敢的人,不一定仁德。
所以,一切都要向内求,内在具足了,外在必然会呈现出来。有得于内,无待乎外,而必有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