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
阿信
我出生在长泰,孩提时,我只知道我的老家在云霄。我从没见过爷爷、奶奶,那时,我就很想知道我的爷爷、奶奶是什么样的。有时我幻想我会在山重水复的地方遇见他们。
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云霄工作,我知道我的高祖父叫罗有善,曾祖父叫罗圆目,祖父叫罗铁树,叔祖父叫罗金生,我看到过曾祖母的照片,她身材高挑,因为小时候跌倒到火堆里,眼睛致残,她母亲特别照顾有眼疾的她,她由下洞村嫁到相隔两重山的宝洞村罗家。我曾祖母的母亲罗氏由欢科村嫁到下洞村黄家,她去世后把墓地选在宝洞村,她还要在成神之后继续佑护她的女儿。为此,我的下洞村表亲们为我曾祖母的母亲买了一块宝地在宝洞村伯公侯。2017年,我在离曾祖母的母亲墓地旁建了一间山寮,空余,我经常去那烧水泡茶体会宁静的力量、宁静的曼妙。
我的老家宝洞村原名罗婆洞,云霄呈奇岭罗氏十一世宗茂公,又名躍,廷宰公次子,娶杨氏,于清朝顺治年间开基罗婆洞(今日宝洞),生二子承允承胡。现在,宝洞村有顶祖厝(承德堂)和下祖厝(崇德堂)。
道光年间,罗婆洞村有一位罗婆(蔡氏)家资雄厚、乐善好施、知恩知报、远近闻名。当时莲石岩寺初创,罗婆孙子得病,求告四方高医无计,问莲石岩观音菩萨显灵,赐草药治愈罗婆孙子,于是罗婆拜托得道高僧添成,慷慨解囊,购置缘田,支持莲石岩日常开销。莲石岩石碑特别刻录罗婆功德。
解放初期宝洞村仅有座围楼30户人家,至今,宝洞村已有200户人家,2000左右人口。宝洞人敢为天下先,《云霄革命史》记载,1934年宝洞就有12位男士参加了赤卫队,我的爷爷罗铁树就是赤卫队员;1977年就分田到户,党支部书记罗德忠因此坐牢;1984年,宝洞人率先下深圳,成了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弄潮儿”;“大炼钢铁”之时,宝洞村率先保护1200亩天然林,如今,宝洞的新一代在网上又再领跑……
他乡做故乡,故乡成远方。“我从哪里来?”这个问句经常袭击我,让我辗转反侧。
美源公到呈崎岭定居,成为云霄罗氏的肇基祖。从美源公至今世世代代子孙,都祀奉着罗氏恩公白沙王公。美源公肇基呈崎岭至今600余载,罗姓后裔繁衍迅猛,人口近三万。
“去广东梅州大埔寻根谒祖!”这是我的强烈愿望。我还特别建了一个“云霄呈奇岭罗氏教师群”,谋划择日一群人一起寻根谒祖。这是叶子对根的情义。
今年暑假,在芗城工作的儿子带孙女回云霄,他问我和他老妈想去哪里?我说就去梅州大埔。大家都说好。于是我联系了罗氏文化网站长、广东省罗氏宗亲总会常务副会长罗元,罗元宗亲帮我联系了梅州大埔的罗氏研究会秘书长、龙岗村党支部书记罗汉源。寻根之旅中,宗亲汉源兄带领我们拜谒美源公的故居——亦山公祠,公祠广大,古典美观。就是没人居住,有些杂草,有些荒凉,与门上的对联“孝悌友恭满门喜庆,诗书礼乐一室荣华”有些违和。我们家三代人面对“留耕堂”祖宗神位深情地敬拜、再拜、再敬拜!
图片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抚今追昔,思绪万千。
我们依依不舍告别亦山公祠,又去拜谒了罗卓英的故居、罗氏家庙……
我的祖家梅州大埔是一个美丽富饶、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的地方。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世界长寿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青花瓷之乡、中国蜜柚之乡”之誉,还被认定为中央苏区县。大埔县先后被评为“中国绿色生态蜜柚示范县”和“2011、2014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大埔县全境通行客家方言。客家风情浓郁,被誉为“客家香格里拉”。
大埔到处都有客家人的围屋,作为客家人的特色建筑——围屋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种把家、堡、祠三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大型围合型、防御性传统民居建筑,成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客家人从中原移民至岭南的历史见证。这里的围屋杰作有花萼楼、泰安楼、泰和楼、中翰第、拱辰楼、光禄第、肇庆堂、企南轩、海源楼、太史第、南麓公祠、通议大夫第……
大埔县有梅江、汀江和韩江流经县境,我漫步在祖上的母亲河韩江岸上,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在滚滚的韩江边,我看到一块黄色的石头像爱心,估计有百斤重。我看着它,它微笑着,我们如老友重逢。我摸摸它,好像触摸玉石的感觉,很润滑,很亲切。我用水把它洗干净,整个石头神采奕奕。我把它带回宝洞书屋,摆在书屋的书桌上。奇石鉴赏专家老方说这“爱心石”是腊石。我感觉这是祖上送给我的珍贵的礼物,是我们家永远的纪念品。
这次寻根谒祖,我们一家三代人,在祖上的老屋拜谒了祖宗,顺遂了我的心愿。不过,我还会再去,希望与宗亲更深入的交流,了解祖上更多的事迹。让我们带着祖祖辈辈深深的、浓浓的爱,从容淡定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