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霍金先生于2018年3月14日逝世,享年76岁。当天新浪微博、朋友圈满屏转载霍金先生逝世的消息,我当然也随大流的发了条朋友圈表示我不仅是一个关注明星八卦也是一个关心国际时事的人。
这篇文章当然不是科普霍金先生的终身成就,毕竟我是一个买了《时间简史》几年,但从来没有翻看过第二页的人,嗯......我想我再打开看这本书可能也不过超过第三页。
霍金先生的生命虽然永远的停留在76岁,但他生命是精彩的并且富有深远意义的。他的人生经历已经不能按照世俗意义上的年龄计算,他的生命可以说比大多数人都要长,甚至要长几倍,你说是200岁、300岁其实都不为过。
1
能让我有这个想法是来自一本书《暗世界》里的概念,一个人在同一份时间内,在显性工作的同时对一件事物进行主观能动的深入思考,这部分花掉的时间是暗时间。
“暗时间”这个概念好理解却没那么好做。春节惯例是要在婆婆家过,那段时间刚刚养成每天看书的习惯,临行前我是想带一本书的,又觉得东西已经很多了再带本书麻烦,毕竟手机里已经下了几本书足够过年7天看的,结果我太高估自己的自律性。
手机拿起的时候就是各种刷圈还下载一个抖音,根本无法静下心来看电子书,过年期间也不用我带孩子,除了玩手机就是睡觉,每天过着白天有多爽,晚上就有多后悔的精分日子。也正是这个假期让我意识到时间分配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再来一个7天长假,我重新分配一下时间可好?)
有人过着大脑无需太多思考的生活,有人过着大脑每天都飞速运转的生活,表面看每天24小时都一样,但显然后者的暗时间多,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其实是可以控制生命的长度的?
同样的学科为什么有的人能爱上它,而有的人是恨死它?我以为这辈子最无缘的学科就是数学,我经常很羡慕同事能随口说出几个月前甚至一年前的相关工作数据,我不写本子上是真记不住(找的时候还要想,嗯,写在哪个本子上了?)。
上学的时候最害怕上数学课,心理很紧张很担心听不明白。那么我有因为不会数学而努力学习公式解决难题吗?事实是当然没有,我定义自己天生对数字不敏感所以数学活该就学不好,这也是我对所有人解释为什么我上学数学不好,为什么我工作上数据不能张口就来的理由。
有一次做梦,梦里我身在考场,我低头一看竟然是数学卷纸,心理一个劲的嘀咕我都上班了怎么还考试还是数学题?不会怎么办?一点都不会怎么办?然后就把我给急醒了!
现实生活中有人对我说一大组数字,我脑袋就会瞬间空白自动断档,绝不存在口算的可能。算数能力差到怀疑人生。我们家乡有刚出生的婴儿头要象征性的枕一本书的风俗,意思是主祝福孩子以后学习好。我妈问我枕哪本书好,我都没犹豫的就说数学书。
2
现在我知道这样的自我否定是“畏难”情绪,原来我一直被大脑催眠,其实我们的大脑非常懒惰还特别擅于伪装,你一不留神就会掉进大脑意识陷阱里,大脑提醒你算了吧,你不行的!你认同它的观点真的放弃了那么它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它不需要再开工了。所以对付这种“畏难”情况就告诉自己再多坚持一会,也许就挺过去了。
“畏难”可以让大脑工作效率减缓,这也在无形中浪费我们的“暗时间”。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看到有人吃饭、坐车、走路带着耳机,我以前是很不屑没事就带个耳机的人,觉得他们很怪。但不好意思,我现在也是耳机一族了。
这周听的书就是《暗时间》,我一般是在走路的时候听,自己一个人一边走路一边听一边还可以思考。现在很流行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以前每天走路也就是1000步,现在每天10000步都不会觉得累,甚至很期待,因为走路可以让我有更多的思考时间,这是在“攒暗时间”。
2017年11月底我开始写作的,当时输入50个字能憋1个小时。现在写作前我一般会想好一个主题,心理大概有一个思路,写作的过程中我会发现当我专注时,脑子里会突然跳出很多新的想法,自己经历过的小事明明都不记得了,但写作时会悄悄的冒出来,刚好这个小事就是可以放到那篇文章里的。
这样的事情发生几次,我自己无法解释,现在我想这个就是在专注工作时大脑给的潜意识信息,也可以说是“偷时间”。
3
在充斥着各种大招、捷径的信息时代更需要我们利用好“暗时间”,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生活,我们确实无法预测每个人世俗的生命期限,但可以利用现在的每一天,让大脑CPU快速运转起来,不断挖掘我们的潜力,收获意外的惊喜。
有的人觉得生命充满动力,有的人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人生不止一种选择方式,先从管理自己的时间开始,慢慢你会发现你不止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还可以掌握生命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