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安克离开的第六年,这六年的时间里从未想过他,只是在重温《看见》的时候,关于卢安克的“无能的力量”的主题又带给我一次久违的感动与安慰。
电视采访类的故事,总避免不了煽情,尽管明白这一点,泪点的时候眼泪一样稀里哗啦的流,唯独这个故事除外。但它不仅在我塑造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在六年后的今天给些许迷茫与困惑的我些许感动,些许安慰。
亲爱的读者,你听说过卢安克吗?就是看见栏目里柴静在广西板烈小学采访的那个穿着湖人球衣,顶着一头金发的高个子的德国小伙子,说起来,今年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关于卢安克在中国的生活,他在与不在的时候,都有各种各样的非议,我们这篇文章只怀念精神,不问个人非议。
“ 心安理得与理所当然,有的放矢的试探与无所谓的躲闪,是人性;与人保持距离善恶自有道理,不轻易感动也不频繁脆弱,是人性;崇尚关怀与坦诚,喜欢依赖与被爱,是人性…”。不管怎样,人性应该是一个丰满的词,但杀人抢劫,伤天害理不是人性是兽性,不在此列。
有很多的固执、愤怒与偏见大概都源于无知,一种意识不到自己其实是无能的无知。不知道有多久没有跟人红过脸了,即使是跟父母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期待与控制欲念。但并没有失去爱,反而更加学会如何去爱,也因此更加打开自己的去交朋友。不用背负太多,就活在当下大概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印象很深刻的是卢安克离开一所学校的原因是因为学校领导管他要成绩,在我们眼中大概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吧?可是卢安克觉得不合理,便选择离开,没有一句争辩与谴责,也不奢求任何人的理解,只是由自身做出改变—离开。刚才在听电台,讲到《1984》说自己在有意识的状态没有意识到自己跟着一群人呐喊,想想多可怕,无形的渗透。很多情况下,发现自己都被渗透着,连温水里的青蛙都不如,至少青蛙是无意识的,而我是在抱怨与牢骚中的有意识的情形下被“渗透”。
活在当下是很多人的一剂药,只是关于接受与希望的界限很少被提及与思考。无谓的希望大概还不如不接受吧!“看清生活真正面目的人,不会再轻易的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是理解生活的不易与人的主动或被动的背负,一个行为是一堆事实的串联与选择。
“在我们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刘强东让自己的公司每个月给自己开一元的工资?!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第一想法是,刘强东真是个工作狂,真的是热爱工作的那种。可是下一秒就会想到会不会是对奶茶妹妹的一种防范呢?再加上最近在美国发生的“疑似性侵”事件,我觉得后者更多一些。
随着身份地位的提高,别人越来越把自己当回事了,久而久之,自己难免地也越来越把自己当回事儿,这大概是人之常情。不仅是柴静说的“别当了记者,就不是人了”,这句话可以适用于很多的场景,很多人在取得一些成就后,就越来越不把自己当人了。这不是在指责谩骂,就是一种现象。
还有很多的东西,性侵,校园凌霸,平等,虐待,环保…所有你能想到的社会问题,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与终点来指引的,我们要做的只能是探索,所幸,我们关于积极的好的观点与事物是想通的。有一封给家长的信,看的很多人点赞:“恶性事件后,我跪求所有家长:别再养那么多“乖孩子”了!”。其实,细思极恐,这是在教孩子接受这个世界的不算好的事情,从小就学会自我保护啊。但也是对抗他们的一种不算坏的策略。如果可以的话,在自己能够承担的范围内,能不能不要这样去教育你的孩子,要知道他是有撼动这些缺点的力量的,这种力量与年龄的增长是成反比的。当然,只限于能力范围内,因为无论你是谁,读到这的你,我都希望你在好好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尽量不扭曲自己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