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多长时间没有好好看过书了?在读完《娱乐至死》后我陷入了沉思,想想自己的生活,还未睁开眼,就开始摸索在床头的的手机,闭上眼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将手机锁屏,生活被手机所占据,我们却甘之如饴。
伴随着手机中音乐响起的还有我们笑声,绚丽的图画、洗脑的音乐、充满冲击力的文字,信息通过手机在我们的眼前爆炸,可是硝烟过后,笑声过后,我们的脑中什么都没有留下。现在是信息的时代,也是无知的的时代,正如《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所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本首版于1985的书表达了波兹曼对电视时代的反思,可其中的内容放在当今这个“手机为王”却一点都不过时,这不免有些讽刺。全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波兹曼讲述了从印刷机统治美国人思想的“阐释时代”到由电报、报纸、电视组成的娱乐业时代整个发展期过程并比较了他们之间的不同。而在第二部分波兹曼重点讲述了电视时代的种种特点及电视这种把一切娱乐化的媒介对我们的认知产生的种种危害。全书立足于这样的观点之上:表达思想的方式将影响所要表达思想的内容。因此印刷文字对应的是有语意、可释义、有逻辑命题的内容,人们的思维也是以文字为中心,而以电视为代表的光影图像对应的则是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内容,以图像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使我们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却无用武之地。“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接受的大量信息除了作为谈资外,别无用处。我们的大脑逐渐成为了信息的容器。
电视除了娱乐之外确实还有别的用处,但这种光声电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就注定了在其上所展示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的方式展示,不论是宗教还是教育,为了将更多的观众留在这个频道,节目制作者要想尽办法讨好观众,逗乐观众,给观众的大脑奉上高热量的快餐,让我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图像只能在屏幕上停留短暂的几秒钟,这样宝贵的时间当然不能浪费在思考上,于是阐释从电视上消失。这些电视对我们产生的危害,在如今的时代更加凸显。
电视节目短则一二十分钟长则三四十乃至一小时,这样已经不能保证信息的连贯性了,而现在人人发布短视频人人观看短视频,而这些以短为主要特点的音效图像结合物短的只有十几秒最长的也不过三五分钟,连图像都无法在我们脑中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只有魔性抓人的音乐旋律可以在脑中暂存,于是大街上一段时间内都播放着同样的神曲,长篇的文字已经没人有耐心阅读,短短一二十字的热搜头条代替了报纸、电视报道成为了人们获得新闻的主要渠道,于是一个梗又一个梗不断出现又很快消失。
更可怕的是,电视给了赋予了观众选择的权利,而为了争夺观众的青睐,制作者们想尽办法从视觉上抓住观众,比如给新闻节目换上“看起来更可信”的播音员,而不是提高新闻的专业度。这样的事在当今愈发普遍,互联网给了我们更大的自由,也意味着想要让我们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短暂停留,更需要信息的发布者们使出浑身解数,于是夸张的标题,猎奇的挑战、甚至是无中生有、造假诽谤比比皆是,在信息的大海中“伪信息”不断干扰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寸步难行。
在书中波兹曼反复提到了另外两本书,两本关于未来设想的书。一本书是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另一本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一本书描绘是“老大哥”的专制统治,而另一本则是“索麻”(一种兴奋剂)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毫无疑问,在波兹曼看来我们正走在《美丽新世界》所描绘的的道路上,无论是索麻、电视、还是电脑、手机在带给大脑极致的愉悦之后,什么都不剩下。
怎样才能避免那种未来的到来呢?波兹曼没有提出很好的办法,他只是不断的的强调危害希望世人警醒,现在的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这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