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追《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第三部《大秦帝国之崛起》,想必看过前两部《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剧迷都不会错过这第三部,反正我是一直心心念念的期待播出,播出后又坚定不移的追剧。都说国产剧拍续集都是死翘翘的结局,这部剧算是一个例外,从2009年第一部播出到现在的第三部,近十年的时间里,每一部播出都掀起一轮收视狂潮,各种剧评和讨论话题也是不间断。
我个人习惯,很少会错过对热播剧的观看,但通常都是等全剧播放完,花上一整天或者一整晚集中走马观花式的跳看,再结合剧情简介,就算完事。但对于《大秦帝国》我都是一集集的,中规中举的看,而且遇到不太明白的,还会问一下度娘。或许觉得有点儿矫情,但觉得值得如此。作为一步还算精良的历史正剧,《大秦帝国》除了气势上的磅礴,更有很多情怀和道义让人动容。
其一,君王之情。看第一部《崛起》时,每当老秦人在漫天雪地里唱“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秦孝公紧锁眉头,一脸凝重之时,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秦孝公立志要让秦国变得强大,刻了国耻石,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国耻,面对入秦世子田常的《秦国恶政十陈》,他也虚心受教。秦孝公一生呕心沥血,支持保护商鞅的新法新政,一切以名族大义,国家利益为先,只可惜英年早逝,死于函谷关上,虽然感叹时光于他太短,上天不公平,但依然欣慰他在位时收复了河西之地。
而正在热播的第三部《崛起》,秦昭襄王嬴稷年少登位,心路历练的过程走的也是辛苦异常。萱太后一句“哪个君王的心不是伤痕累累”,告诉嬴稷要以天下先。自章台扣押楚王,薛公田文拜相闹剧,导致三国攻秦,函谷关失手后,嬴稷彻底沉下心来,放下之前的隔阂和生分,拜舅公魏冉为相,并把国印交于魏冉解国之危难。他明白了做一个君王的不易,也承认的自己的错误,开始正视自己的王者身份。
其二,君臣之情。孝公与商鞅,秦惠文王与张仪,都是明君配良臣的典范。尤其是秦孝公与商鞅之间的君臣之义,让人动容,商鞅初入秦三试秦孝公,当最终拿出真本领《强秦九论》时,秦孝公知自己遇到了知己,心悦臣服立马取消西行,和商鞅大谈三天三夜,彼此立下了一生的誓言。秦孝公对商鞅说“信君如信我,终我之世,绝不负君!” 商鞅对秦孝公说“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负君。”这种君臣相知的松柏之义,伴随了他们一生,自至于后来太子犯错被流放,太子傅即秦孝公的大哥犯连带责任,被割去鼻子,孝公都义无反顾的站在商鞅这边。最终秦国的变法深入彻底,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强大基础。
其三,红颜之情。这个不知道有没有历史考证,纵观《大秦帝国》系列以政治和合纵连横的游说为主线。红颜情或体现英雄大义,或增加人物悲情,都是画龙点睛之笔。商鞅和白雪,后者为其提供财力物力人力支持,为了其安全亲赴神农山和墨家辩论,最终为了商鞅的理想和安全,而放弃和商鞅拜堂成亲,悄悄生下孩子抚养,最终商鞅不得不死时,白雪安顿好一切,和商鞅一同赴死,漫天雪花,红衣素裹,美则美矣,悲壮万分。秦孝公和玄奇,一个是法家的坚决拥护者,一个是墨家弟子,法度和仁爱碰撞,一眼情定,却彼此压抑,最后在秦孝公即将离世时,才走到一起,圆了孝公的心愿,也成全了玄奇,但终归阴阳相隔。
其四,用人之道。看《大秦帝国》最能感受到人才的重要性,每一个君王身边都有一个军师,军师之言论,可关系国之生死。孝公和商鞅自不必说,信君如信我。秦惠文王在内忧外患之际,起用了张仪,彼时犀首离秦入魏,提出了合纵之说,欲联合几国灭秦,而张仪用三寸不乱之舌,提出了连横之论,解救了秦的危机,合纵连横的博弈贯穿了整个第二部,秦惠文王对张仪的信任和重视也可见一般。反关之,楚国的国君处处打压不信任屈原,致使楚国奸臣当道,国力渐衰。同样的,燕国的国君怀疑不信任苏秦,致使苏秦的离间计失败,燕国取代齐国不成,还损兵折将十万,终不能改变小国的命运。
其五,盗亦有道。这个说起来真是无处下笔,大争之世,列国纷争,各国君臣都各怀心思。所以在这部电视剧里没有明确的界限来界定好人和坏人,对很多事情也没有一个是非定论。政治联姻,活埋战俘,攻城略地,杀兄弑父,放在特定的环境和情景下,似乎都能够自圆其说。如外人都传送薛公之高义,却不知他收留鸡鸣狗盗之徒,是为了虚名和不时之需,让人看了只觉荒唐和忍俊不禁。
我和几个朋友都追剧《大秦帝国》,也时常一起讨论,这部剧实在是很有一些教育意义,大的能教人为君为臣为民之道,小的如“徙木立信”教人信用,“鸡鸣狗盗”教人诚实,等等。关键是这部剧可以和家里父母一起看,不会因一些感情戏,让人尴尬和不自在。观剧途中为长辈答疑解惑,也是美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