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是指在地球的内、外应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生活中常见的地质构造有两大类,分别是“褶皱”与“断层”。那到底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褶皱,相信大家对它都不陌生。它是在任何岩石类型、构造背景和都能形成的并且是最引人注目的构造。褶皱的形态千姿百态,复杂多样,褶皱在我们眼中也许只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实际上褶皱对于揭示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其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有褶皱都是由九大要素组成的,包括核、翼、拐点、翼间角、转折端、枢纽、脊线、槽线、轴面。
褶皱从单一的面的弯曲来看,它分为背斜与向斜,背斜是指褶皱面上凸式弯曲,核部由老地层、翼部由新地层组成。向斜是指褶皱面下凹式弯曲,核部由新地层、翼部由老地层组成。我们所看到的的褶皱构造通常是已经经过外力侵蚀的结果了,所以我们在野外,很少能够看到地下的岩层弯曲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地表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通常表现为“中间老两翼新”,而向斜通常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在我们生活中,工程隧道在选址时优先选背斜,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就不会有积水;而在打井的时候优先选择向斜,因为向斜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这种构造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断层
断层是另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通常是指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而发生断裂,并且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的现象。通常我们把断层中相对上升并比两侧地势高的区域称为地垒;把断层中相对下降,断裂陷落并比两侧地势低的区域称为地堑。通常地垒形成的山地地势都十分陡峭,山势险峻,比如华山、峨眉山等等。地堑通常形成低地、盆地或洼地,比如渭河平原等等。在生活中,岩隙水易延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层易被侵蚀形成洼地,往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当然,我们的地质构造在生活上的体现远远不止于此,我们需要通过多方面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帮我们更好的了解地理与生活,把“生活中的地理”发散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