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32-49页,核心内容是:自主权——正念养育的关键。
刚开始,你也许会好奇,为什么自主权是正念养育的关键。为此,作者特地在第二部分讲了一个长长的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因为一位被诅咒的美丽女人变得丑陋无比。救赎她的是一个深爱他的骑士,救赎的发生是在他给予了她充分选择自由的那一刻。“通过把选择权交还交还给她,他尊重了她的自主权,从而出现了转化。”(第40页2段)
这个故事非常动人,有兴趣的读者真应该读一读。
1. 为什么要尊重孩子自主权?
“通过尊重孩子们的自主权,他们得以去完成两件事情:展现“真实的面貌”和找到自己的路。”(第40页3段)
在写下本小结标题时,起初,我拟的是“为什么要给孩子自主权?”。当我再次温习书中重点时,立即发现,作者的说法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权”。
我觉察到一种微妙但却极其本质的差异:孩子的自主权看似是父母给予的,但本质上是他们与生具有的。这一点,作者在书中也做了反复强调。
2. 什么是自主权?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不是自主权。
“自主权不意味着寻求外在的力量。”(第41页1段)
“不意味着......横行霸道,......‘假的自尊’。不意味着为所欲为,无论做什么都能得到,也不意味着他们必须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或必须永远幸福。”(43页3段)
“自主权与不加约束的权利差别甚大。”(43页6段)
那么,自主权意味着什么呢?
“自主权意味着做真实的自我并成为真正的自我。”(40页末段)
“自主权是人性的根本。”(42页3段)
“它是我们本性的组成部分,是我们真正的本质所在。”(42页4段)
“每个人的自主权都与他人的自主权互相依存和联结,因为我们都是更大世界的组成部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影响到他人。”(43页倒数2段)
简而言之,自主权和我们过去常说的“自由”近似。
3. 如何重获自身的自主权?
一行禅师曾说:“行禅帮助我们重获自主权,重获生而为人的自由。”(41页3段)
我想,对于不太懂的行禅和宗教的大多人来说,或许这里可以把“行禅”理解为“正念”,即把正念融入我们的生活与“我是谁”这个疑问中。
“作为成人和父母,我们不能要孩子来满足我们的情感需求而辜负他们,必须从自身和别的成年人那里获得情感满足。”(44页1段)——这一句颇具有启发意义。因为不少父母都把孩子有意无意地当作了自己的“工具”,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最明显的是例子把孩子当做赚钱的工具,打造“网红儿童”;
还有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夙愿的工具,使孩子大半生都活在父母安排好的人生中而无法活出自己的理想;
还有些离异的父母看似过着单身生活,其实把孩子当成了“另一半",年哟的孩子长期承担在在身心上照顾父母的重担……
如何重获自身的自主权?我们要“关注自身的本质并遵循它去生活......付出真切的关注......”(44页2段)这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关注真实而健康。而真实且健康地关注自身,是需要学习的。
4. 如何尊重孩子的自主权?
第一,在内心向孩子的自主权行礼。
在书中另一个特别打动我的段落中,描画了这样一幅场景:通过躬行礼(如在胸前合掌,并轻微地朝对方躬身)向他人致意。卡巴金认为,这个场景“代表着对各自内在最深厚、最根本、已然且一直存在的那份完整具足的共识。”“你从你的内在向他们的内在鞠躬。”
因此,学习尊重孩子的自主权,我们可以“在内心里行礼”。“承认这份自主权,并把它作为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加以尊崇。”
第二,培育孩子的自主权。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和教师,还要培育孩子们的自主权,让他们知道自己存在的方式。而在这方面能够教导儿童和青少年的,使那些了知自身完整性的人。由此可见,每个父母自我修行的重要性。
第三,尊崇不同年龄和阶段孩子的自主权。
对于学步前的婴儿、正在学步的孩子、喜欢探究新事物的儿童、充满内在力量的表达的青少年…… 父母们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尊崇他们的自主权。对此,作者都做了简略的探讨。
由于父母和孩子们的年龄差距,使得父母们在理解孩子上往往出现困难。因此,作者认为,除了尊重孩子的自主权,父母还需要修习同理心和接纳。
自主权、同理性、接纳构成了正念养育的三大基础。下一次,我们将一起学习同理心和接纳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