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小学小说教学,教师要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和文本特质出发,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的意趣,引导学生感受小说语言的魅力,初步习得小说阅读方法,为第四学段小说的教学做好铺垫。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围绕小说教学做一些基本的教学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从“2011 年版课标”设计中, 可以明显地看出,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对特定的文体“小说”,并没有提出“目标要求”。也只是把它归纳到“叙事性作品”的课程教学目标。就像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的戏剧单元,也是把戏剧教学的目标当做小说来处理。因此,正如福建教育学院鲍道宏教授所说:……“小说的知识并运用它们解决小说阅读理解及分析评价的问题,并不是小学阅读教学的目标,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与主题等要素,表现手法上的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动作描写、气氛烘托、矛盾冲突、结构安排等等,也都不应成为小学课程教学的 主要内容……”。搞清楚了这个目标问题,那我们就可以清晰地设定小学教学的课堂目标。
一、围绕故事内容,逐步理清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在学生浏览全文的基础上,围绕小说内容,以自主学习单、情节地图等方式梳理人物关系,浓缩故事情节,将课文内容重新组合成若干板块,再分板块读议感悟,做到整体把握,长文短教。在课文处理这一环节中,以自读为先。教学不必太在意教学目标,或者可以说,学生在这种貌似散漫的阅读状态中,最有利于实现小说教学的长远目标。读者与小说深度互动就是在这种物我两忘的阅读状态中实现的,显然,这也为即将展开的有效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情节叙述富有变化的地方,尤其是矛盾冲突之处,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因文而异,抓住文本的冲突处,采取默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带领学生破解文本谋篇布局的密码,领略小说别具一格的构思。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一课的结尾,以两句话单独成段的形式揭示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故事就此戛然而止。语言极为简练,却加剧了故事的悲壮色彩。教学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回顾前文中老汉对小伙子一“揪”一“推”的矛盾冲突,认识老汉不徇私情的品质,领悟故事情节“悬念丛生”与结局“出乎意料”的妙处。
二、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融入故事中。课标要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小说的思想性与教育性的重要不言而喻。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认为,如果“没有涉及小说的言语表达,不需要学生去体验文章中的那种情感,不需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和情感”,那么,小说教学就会“变成一种筛选信息的阅读”。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立足小说文本特点,或通过独特的言语表达,或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来感受人物命运与时代的关联,体会小说教育意识的渗透,在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学习体会小说的语言,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小说不同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人物不同的身份、经历、性格与思想等特点,因而发现文本的语言风格,促进学生的言语发展,是语文课程的价值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聚焦人物形象,在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形象描写处驻足,通过想象画面、换位体验、对比阅读等方式品味文本语言,就能让文字呈现的画面具体起来,体会小说语言之妙。
四、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小说阅读之后,往往要复述故事,学生尝试口述故事大意,就成了小学小说教学基本的训练任务。我们在学校阅读教学课堂中,常常看到这一环节,教师让几位举手的学生,或直接点名请起几位学生尝试口述,不完整时,请其他同学补充。但问题就是一些学生得到训练,多数学生却被忽视。一些学生学得主动,多数学生学得被动,成了沉默的大多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教学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都在改变。课堂之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知识教学的组织者。通过合作探究,就可以解决或者局部解决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和学生个别掌握大多沉默的课堂氛围。以未央区推行的“MS-EEPO”教学方式来看,所谓单元组学习, 根据学习进展、学习任务与教室情况,将学生分成两人组、四人组或其他数量的学习小组,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或讨论。技术上,小组学习分享与讨论,发言者音量要控制,组内成员能正常交流即可,尽量降低对其他组学习的干扰。小组学习组织得法,可在短时间内保证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分享 经验,同时也可形成相互支援、激励的学习环境。小组学习过程中,随着合作学习展开,信息在个体之间,个体与全班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多方位、交叉的交流,从而最大可能产生深化学习的效果。
最后要注意的是,人物分析和中心概括要结合章节,也要考虑结合大的背景和全面的分析。由于小学的小说,大多数是节选的,因此,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要有整体的考虑或者进行,避免片面或者断章取义,给学生留下概念化的印象。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人物的性格是复杂的才,切不可因为一节或者一个片段,就给人物定论或者对主题理解出现偏差,从而读文本出现误读和给学生留下脸谱化的印象。比如,曹操、林黛玉,这些人物具有复杂性,不可就一个片段节选就直接定义。可以进行拓展或者联系背景,让学生拓展阅读或者对比阅读,从而全面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学高段的小说教学,还是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老师要多探究课标,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循序渐进,重在引导,切不可脱离实地,表面标新立异,实际伤害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