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是我接触的第一本与本专业有关的书籍,对于学习大众传播学专业的学子来说,这时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鼻祖之作,经过漫长的历史,至今它仍拥有很高的评价与地位。
我不认同书中的部分观点,比如作者勒庞未经推断的结论,但其对未来强大的预知性不得不让人佩服。“我们即将步入的时代,必然是一个群体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不都是群体行为诱发的结果吗?引起事变的原因由欧洲各个国家的传统政策和君王之间的对抗,到群众意见占据绝对优势。正是由于群众的意见,向当前的统治者表明了群众的行动,让统治者在说话做事的时候必须注意群众的意见,到现在,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不是统治者的议会,而是群众的心理。勒庞认为群众不擅推理,却善于行动,人多势众,就是唯一的历史法则。
结合当下,我开始反思,“人多势众”出现的条件,回想小时候似乎就是这样,小朋友们“拉帮结派”,怕与众不同,怕被孤立,怕没有朋友,所以会有意的巴结“大哥大”或者“大姐大”,这种现象若是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可能成为校园暴力,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我以为那是年龄太小导致的,我们缺少选择权,也缺乏说“no”的勇气,如今,我已经20岁,在现实生活中,我仍然不能完全地自我选择,在小组作业中,如果我的意见和大家不一样,我会表达我的意见,但我不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总是认为他人的想法才是对的,或者说,较多数人的意见才是正确的。
不管什么年龄阶段,这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现象似乎都会存在,或主动,或被动。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收到广泛的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甚至是有群起而攻之的现象,即使自己赞同他,也会保持沉默。意见的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就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越弱,这里所谓的强者只是声音越大的一方,而不是实力的对比。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现象也表现在谣言的产生与发展,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如果媒体带动炒作,那么群众会毫不犹豫的相信,只因为那是多数人的意见,我只需要知道与接受就好了,似乎不需要思考,声音已经帮我站好了队,体现了勒庞说的群众具有易冲动、易急躁、易变的特征,以及他们易受暗示、轻易相信他人、非常偏执,且强烈道德感的特征,群众有很多“脑子”,但所有的脑子只有一种思维,就是群体思维。如勒庞所说,群体积累在一起,只有愚蠢,而不是聪明,虽然有点过于绝对,但符合现实。如何在群体中坚持自我,让一加一大于二,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方向。
新时代的群体应该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不随波逐流,保持热爱与批判精神、怀疑精神,不做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