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群里最近来了很多专业的音乐人士。听到好音乐,自己也补补课。正好今天“知乎”读书会的听书内容是《审判欧洲》。翻出了这本王立彬先生著的《音乐无疆---另一部欧洲思想史》再仔细读一遍。
王立彬先生不是专业的音乐人。他曾任新华社主任记者,专栏作家。写过《莫扎特的德意志兰》以及亚当·斯密,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基雅维利,韦伯等思想评传。这本书也不是简单的音乐家传记或趣闻,而是关于音乐,音乐家以及音乐现象的分析。书中不仅有聆听音乐的感受,更多的是对那些经典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根源的分析。
“音乐是心情的艺术”,但这种心情绝不简单地关乎个人生活,而是跟社会,历史,人文息息相关。从古典音乐的启蒙和发展来看,每一个阶段所经历的蜕变,也必定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明程度的发展密切相关。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语言的敏感性更加超前。读到这本书里的欧洲历史,更加深切的感受到这一点。
全书收录了20多篇文章,从不同的音乐家和作品身上,剖析了欧洲的民族传承和思想文脉。其实每一首经典乐曲都可以帮助更好地了解音乐发展的路径。而且作为非专业音乐人,从历史,哲学和文化的角度进行音乐源流以及音乐家风格的分析,则视角更多元,观念更新颖。作者对欧洲文化非常熟悉和了解,所以聊到古典音乐更是得心应手。
亨德尔的两部神剧:《弥赛亚》和《以色列人在埃及》我们都很熟悉,但我们很少会去关注其中的英国历史。作者从新教伦理,资本主义,英国革命的相关内容,以及“不列颠以色列人”的自豪感,帮我们更加了解亨德尔以及他的“乐观主义”,而这种乐观主义也影响了贝多芬。
贝多芬一生都在斗争中,而他的这种斗争精神正是“英雄”的乐观主义。康德道德哲学对贝多芬的影响深远,而作为“自由精神诗人,理想主义诗人,真善美之君”的席勒则给了他一生信念的支撑。他的《第九交响曲》就是凝聚了“席勒宣言”的不朽乐章。“第四乐章加入人声,席勒复活,启蒙理想响彻云霄。”这部伟大的杰作,除了音乐给我们的震撼,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作者还把贝多芬,马勒,柴可夫斯基的三部《第六交响曲》进行比较。让我们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的发展,启蒙运动如何终结。这三部作品的副标题分别是《田园》《悲剧》《悲怆》,先不谈音乐,单从题目上看,贝多芬的乐观主义精神已经不见踪迹。事实上欧洲也的确要经历充满绝望的黑暗时期,宗教精神的崩塌,战争,分裂……音乐家更直觉和敏感地表现了他们内心的不安。
巴赫,勃拉姆斯,布鲁克纳,舒伯特,李斯特,德沃夏克,穆索尔斯基……每一位伟大的音乐家都用他们的音符书写着历史。王立彬老师用他丰富的知识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音乐以及音乐背后伟大的灵魂。
温故而知新,每次阅读,都能找到新的亮点值得推荐的好书,分享给广大爱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