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段时间,痴迷三毛,买了几本她的书,空闲时间翻了看。
前些日子,突然想读她的文章,翻箱倒柜,却怎么也找不到曾经朝夕相伴的书。
从学校到社会,从青葱年少,走到今日的两鬓斑白,三十年时间里,频繁搬家,多次更换工作,小鸟迁徙一般居无定所。
等东西遗失了,回过头来再寻找,才觉得可惜与遗憾。
前几天果断下单,《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书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年轻的时候,先是痴迷琼瑶,三毛后来居上。
琼瑶过于浪漫,男主女主大多不食人间烟火。
三毛赤脚走天涯,所见所闻充满意外与奇特,但都在烟火里浸泡过无数遍。
三毛闯入我的生活,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在省城读书,节假日同乡互相走访。
与外校的同学交谈投机,临离开,送我一本《哭泣的骆驼》,并说我也有一种洒脱不羁的个性,与三毛相近。
乖乖,吓死个人,我怎么敢与大作家相提并论?
同学笑着解释,不是说才气,仅仅指个性。
回到宿舍,看了书的一半,才对三毛产生兴趣,并非一见钟情。
那会儿我心情低沉,高考失常的阴影始终盘踞在心头,整日里郁郁寡欢。
土布灰衫,单包挂肩,赤足走天涯,来去一阵风,三毛的潇洒不是浮于形式,而是深入骨子里。
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洒脱,文章读得越多,越是被她别具一格特立独行的风格所吸引,我越来越喜欢效仿她,心结跟着慢慢打开,整个人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无数个夜晚,我读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惊叹于她和荷西坚贞不渝的爱情。
文章以一首歌结尾: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
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这样的句子,简单,直白,质朴,不作一丝一毫刻意的修饰。
可是,你的心却被紧紧地攥住了,不由自主地跟着听鸟叫,跟着进入梦乡,数花开花落。
越是简单,越能打动人心。
显而易见,这样的句子,同时又是干净的,轻盈的,玲珑剔透的,能把人心带往鸟语花香的美好世界。
言有尽而意无穷,三毛可谓行文造句的高手,于无声处听惊雷,才是真正的大家。
我记录母亲在世的最后一天,就借用“梦里花落知多少”作标题,单单这几个字就引人无限遐想。
从青葱年少,到两鬓斑白,三十年过去了,再一次手捧三毛的书,久别重逢,心潮彭拜。
融入三十年的沧海与桑田 ,三毛的文字能否读出别样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