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拿来主义,为我所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大道相通,不拘一格降人才。
选人之道
三国.魏时期刘劭写得著名的选人之书“人物志”,书中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依照不同的才性,刘劭将人物分为「兼德」、「兼才」、「偏才」等「三类」。透过德、法、术等三个层面,依其偏向,又可分为「十二才」,将才、德并列标举,作为拔选人才的标准。对于甄别人才,进而提出「八观」、「五视」等途径。「八观」由人的行为举止、情感反应、心理变化由表象而深至内里,反覆察识。「五视」则在居、达、富、穷、贫特定情境中,考察人的品行。
“诸葛亮的七观法: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4、告之以祸难观其勇;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一位做企业的朋友将此观人之术活学活用,在给某位员工发工资时故意多发了200元,观察员工的反应,考验其是否做人正直诚信,不贪图便宜。
曾国藩撰写的“冰鉴”,选拔将官士兵的观人术,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功名看气宇”,就是这个人有没有功名,要看他的风度。“事业看精神”,这个当然,一个人精神不好,做一点事就累了,还会有什么事业前途呢?……
现代西方选人有很多测评测试工具,如美国盖洛普公司的优势识别器,发现你的优势特长,人才素质职业测评MBTI测评,DISC性格测评 ,九型人格测评,HBDI全脑优势测评,领导力4D风格测评等工具,可以作为更精准地选人参考。
用人之道,首要选对人,借鉴学习“伯乐相马”之术,善于识才,别具慧眼、知人善任,选出具有天赋和潜质的千里马和黑马;通过赛马比赛机制优胜劣汰。现实选人面试者更加看重过去的从业经历经验,看得见的技能和胜任力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往往容易忽视选人时价值观匹配度,而此为重中之重,其次不仅要胜任力,还要考察其是否具备高潜力潜能,是否是好种子的潜力股?还要测评其情商,逆商,智商高低,思维方式是固定型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
用人之道
选对人、用好人,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容人所短,谨防面试之时看优势,入职之后看劣势,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是考验领导者的用人功夫,既要考虑用人所长,扬长避短,又注重团队内部的优势互补,互相取长补短,协同效应,引入赛马机制,从相马到赛马,识别杀出来的黑马,选贤任能,用才有三种选择,第一、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人才大浪费,贬值使用,贡献打折;第二、小才大用,杀牛用鸡刀,力不从心,用人所短,没有金钢钻却干瓷器活,胜任力不足,误时误事;第三、适才适用,用人所长,对号入座,杀鸡用鸡刀,杀牛用牛刀。磨刀不误砍柴功,十年磨一剑,熟能生巧,出神入化。
育人之道
企业培养训练顶尖专业人才,精益求精,让优秀人才出类拔萃,脱颖而出,核心人才技能发挥之道,发扬工匠精神,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学习“庖丁解牛”之精髓,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并掌握事物客观规律,反复实践,才方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经历三个阶段:牛刀小试(手中有刀,心中有牛)-目无全牛(手中有刀,心中无牛)-游刃有余(手中无刀,心中无牛),类似参禅悟道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高手在民间
选用哪类人才取决于用人理念和经营哲学,是选用救火队长,还是能够运筹帷幄,决胜未来的高手,决定了企业经营所处的层次。 解决问题之道三层次,扁鹊三兄弟皆从医,大哥医术最高,能在病人亚健康状态,未有明显症状前即能确诊,防患于未然,然方圆十里有名;二哥医术次之,能在病人发病时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方圆百里有名;扁鹊医术最差,能治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死马当作活马医,敢用猛药,让人起死回生,全国闻名遐迩。在企业经营中你会选用哪类人哪?
留人之道
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人,选择合适的人上车,让不合适的人适时下车,志同道合,同舟共济;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道不合,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