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有空闲的时间,我喜欢做整理,比如书籍、照片、旅游纪念册等等。
先生从小喜欢阅读,也喜欢搜罗好书,小学、中学读过的书籍都被他用牛皮纸一本一本地包了起来,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在整理的时候,我会经常翻一翻,慢慢地看,在那些发黄的书页里留下了年代的痕迹,也藏着很多故事。
一次,我发现一本1957年“时代出版社”出版的查良铮翻译的《普希金文集》,扉页写着 “××,58年于师院”,还有一本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弥尔顿的《失乐园》,扉页上写着“××,62年2月购于西湖书店。”我想象着六十多年前,他们曾经流连于这些书店,在浏览很多书籍之后,精心挑选了这些最喜欢的书籍。
先生会和我聊起这些书的主人,还会说起这些书的来历,每一本旧书与他都有一个特别的故事。六七十年代,这些好书是极为珍贵的,书价1.4元、1.8元,都属于价格不菲之物。能够花钱买书阅读就都是真正爱书的人。那些叔叔伯伯都是极为珍爱地将这些还带着自己阅读温度的好书送给他,让他也极为珍惜这些旧书,不论搬家到哪里,都一直好好保存着。
记得有一次,我居然发现在一本1962年出版的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中夹着一张贺卡,有书页的三分人之一大小,正面平均分,正面左边留白,只在下方写有一行小字“牡丹 吴群摄 中国图片社 0.1元”,右边就是一张色彩鲜艳、画面饱满的牡丹图,背面有四个印刷字:“祝你快乐”,还有两行稚嫩的钢笔留言:“送给×老师留念,×××送 1963年元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送书给老师,这是何等有心之人,对老师的情感一定是很深厚的。先生并不认识这两个人,也不记得这本书是谁送给他的了,但是我想这一本书不单单是一本书,而是曾经作为一份礼物,记录了一段美好的师生情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物质贫乏,但是人的精神却是富足的,书籍成为长幼、师生之间文化传递的纽带,成为情感链接的礼物。爱书,惜书,爱爱书之人,爱爱人之人,这都是我们这个敬重文化的民族最朴素的情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