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晚上接到学校通知,让我周四上午去区教体局参加一个座谈会,我认真研读了开会通知,和其他老师调好了课,自认为较好的做好了去参加会议的准备。周四一早我仍按原时间到校,并上完了一节早读,8:30赶到公交站台,顺利坐上BRT向目的地出发。
路上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上一次去教体局开会的情景。教体局最早的所在地距离我们学校非常近,我同样是上完早读骑着电动车赶回去,没想到迎接我的是一片废墟。我居然不知道教体局早就搬迁到南坊去了,虽然我多次经过这片已经被拆迁的废墟,但我就是没有发现。赶紧打电话询问同事。打了车去了南方新址,万幸没有迟到。
这次坐上BRT,终点站就是教体局在十六中的办公地。我为了确认一下掏出手机用地图搜索,高科技确实厉害,我眼看着显示的目的地广州路越来越近,不对,怎么是广州路?不是马陵山路吗?我忍不住询问公交司机该在哪里下车,司机告诉我是两战之后的马陵山路。司机的话打消了一点我的疑虑,在我的犹豫不决中,广州路站离我越来越远。下车了,小雨也下大了,我突然脑中一闪而过,上学期临近放假的某一天,学校曾发过一个通知,因教体局机房搬迁断网一天。完蛋了,人家又搬家了,我又走错了!果然,一个电话确定了我又一次走错了路,我只得立马打车奔下那个曾离我很近,又被我错过的目的地,这次我迟到了。
会议结束之后,我不断在想反思这件事,在这个过程中我曾有好几次可以避免错误,但这些机会都被我华丽丽的错过了。为什么在第一次犯错之后,我仍无比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哪怕在心存疑虑时,我仍不肯停止,而是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飞奔?再看周围,有多少人都会出现这种情景。班里的孩子们同样的错题一再出现,同样的错字,改也改不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不长记性、秉性难移、执迷不悟、一意孤行“这些词语里可以看到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及其后果逐渐加大的严重性。如果从心理学角度考虑,有时可能是因为人性中的“惯性”所致。每个人的生活都被无数大大小小的习惯填满着,小到吃饭、睡觉走路,举手投足,一笑一颦,大到为人处世,道德标准。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变得健康、积极,而不好的习惯则会让人变得消极麻木。同样的思路、同样的选择导致同样的错误,虽然人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或者之前也错过了,但当他在投入地去做这件事过程中,就会忘记或忽略错误的存在,既而又犯错。这就是潜意识中“惯性”的作用。
认识错误是一件简单的事,改正错误却是一件困难的事。如何才能够改正错误,保证同样的错误尽可能不再犯呢?我认为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养成事后反思的习惯
一个人之所以优秀,不是他不犯错,而是他再次犯错的次数比一般人低。而决定犯错次数多寡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反思的能力。反思一方面有助于加深错误在记忆中的印记,另一方面能够从整体上来事后分析犯错的原因与改进之道。那些工作能力突出的人,都有反思的习惯。在组织中,复盘也是工作流程非常重要的一环,目的就是避免同类型的工作任务再次走坑。
(2)增加你的犯错成本
(3)有意识培养慢思考的过程
现代人大多数追求效率,因而形成了快思考的习惯,试着逐渐地增加对自我的觉察,有意识地放慢自己的呼吸,让生活慢一点,你也会更少地去犯一些低级错误。
(4)尝试打破强迫性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