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读李笑来老师的《和时间做朋友》这本书,书中从很多方面讲解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时的解决方法,当然,作为书中的核心知识——如何和时间做朋友,也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本文主要对更好的运用时间做了一点解释和举例。
既然要和时间做朋友,那我们得重新认识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
一、认识时间
1> 估算时间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做一件事平均花费的时间后,才能胸有成竹地将其安排进我们的时间表里面。比如,每天起床后,洗脸刷牙吃早餐大概花费十五分钟,上班途中大概花费半小时,那么对于早上何时起床这件事心里就有个底了。
然而,我们并不是对每一件事都能估算的精准,根据书中的观点,越是不熟悉的事情我们越容易估算失误,因此如果把这当做一个结论来推,那么解决方法是,为不熟悉的事多留点时间,总是不会错的。比如,以前早餐都是面包搽果酱,今天早餐我想试试给自己煎个蛋,那么早上至少得提前十分钟起床,为早餐多预留十分钟。
2> 感知时间,记录开销
学习记录“事件——时间日志”,即把每天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不用详细记录,只记什么时间做了什么即可。
如果还有多的精力,不妨记录的更精准一些。从每天上下班回家需要用多长时间,到回家做一份晚餐要多久;从出一份报表要多久,到看一篇微信订阅文章要多久……慢慢的,你会发现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准,这种精准会日积月累,为你以后决定做一件事之前提供可靠的时间依据。
比如前几个月,我要途径吉林去长春,吉林为中转站。我乘的这趟高铁13:30到吉林,13:38有一趟吉林到长春的高铁,下一趟是14:50。于是我果断买了13:38这一趟的高铁,因为我知道可以不用出站,直接从下车的站台赶到乘车的站台,中间最多就隔三个站台,以我的经验来说完全可以赶得到,最后确实如我所想,完美换乘。这正是基于前几次赶车的时间经验才做出的决定。
二、行动之前
1> 直面困难,及时行动
拖延并不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因为有句话叫“迟则生变”,除非我们希望“变”。拖延很大程度上来说源于我们害怕失败、内心的退缩。很多事我们不做就不会被评判,做了就意味着要接受众人的评论和做不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人人都怕失败挫折,但没有人生来就是大牛,他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在此之前,大牛们也曾在挫折路上碰的鼻青脸肿,无一幸免。另外再多说一句:大家都挺忙的,其实真没有那么多人在意你。赶紧行动起来吧!
2> 制作计划和预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一件事之前先估算好需要花多长时间,如果有多件事需要安排,那就需要分清轻重缓急,重要的事优先预留充足的时间,不重要的事可以酌情安排。另外在定计划时应该确认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像“三天教你精通PPT”这种话一看就是假的,PPT大神秋叶也不敢夸这海口呢。李笑来老师对计划目标的可行性有个标准:
①有人已经做到了;
②我与那人并无太大差距。
3> 预演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将事件流程在脑海中从头到尾推演一遍,查看有无纰漏。有些著名钢琴家在演出之前会在脑海过一遍整首曲子,为的就是达到成竹在胸的状态。《嫌疑人X的献身》中天才数学家石神在作案前肯定将案情推演了无数遍,使得警视厅一步一步在其设下的套中无法自拔。可以说,在越复杂的任务中,“预演”扮演着越重要的角色。
三、行动
1> 关注步骤
如果一件事很复杂,办起来很麻烦,不妨将它拆解成若干小任务。比如做一道菜品,首先得准备多少食材,多少配料,肉切多大,煮多久等等。从小处着眼,可能是做一道菜这么简单,从大处着眼,可能是一个项目的管理,只要一点一点的捋顺了就好办了。
2> 并行串行
虽说一心不可二用,但是在有些一心二用也无妨的事情上还是得试试“并行”,因为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李笑来老师把我们日常的一些事分为“复杂而有机”和“简单而机械”,这二者就可以并行。比如听歌的时候跑步,喝茶的时候和亲朋好友打电话,排队打饭的时候记单词等等。另外,一心二用得在安全的情况下实施,比如开车就不要打电话了。
四、行动之后
1> 验收
及时的验收机制是必要的。像李笑来老师提到的从小到大的种种考试,就是验收的一种:考得好,再接再厉,考得差,奋发图强。对做得好的员工进行升职加薪,对做得差的员工谈话警告,这也是一个领导该有的“验收”手段。只有及时的回馈,才能让计划实施者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精益求精。
2> 流程
通过之前经验的不断积累,对于一整套事情应该总结出一套相应的流程,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机器设定好之后只要等着验收结果就好。一套成熟的流程可以为后续发展提供极高的效率。
有个成语叫“萧规曹随”,说的是汉高祖刘邦时的丞相萧何在任期间制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规章条例,他的继任者曹参在任期间只是依据之前的规章条例办事,结果一样把国家治理的很好。这多半要归功于萧何早先定下的规章制度,也就是流程。
明白以上道理后,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面对棘手的任务时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①将大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并估算出一共须花费的时间;
②再次检查任务,确认是否有可以几件事同时进行的可能,如果有,尽量一起进行;
③拟定计划,参考其他人解决这种任务时的时间花费;
④决定动手前要在脑海中过几遍整个思路,查看有无纰漏;
⑤立即行动;
⑥任务结束后反思总结,记录并优化流程,为以后再次解决此类任务提供宝贵经验。
相信经过多次实践和练习,你一定可以熟练掌握这一套方法,在以后和时间相处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