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围城,就是一个有关逃离的故事。城里的人想出城,城外的人想进城;出了城以后又想进城,人生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逃离的状态。
身未动,心已远;人在曹营,心在汉~都是在描述这种已经准备逃离的状态。
人们都有一种习惯性的心理状态:贬低眼前的东西,贬低眼前所拥有的一切,贬低当下的时光;要么活在过去,要么担忧未来,总是忽视活在当下。
所以专注和活在当下都是一种稀缺状态。
梁sir说,人生应该少一些这种积极的消极,多一些消极的积极。
少一些见异思迁,沉下心来做好一件事。即使不能成为绝顶高手,那么至少也得有一些工匠精神。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以前,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就处于这种逃离的状态。频繁的换工作,给自己借口,这不是我喜欢的工作,不是感兴趣的东西。
现在才明白,不是因为没有兴趣,而是因为不擅长,所以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只是没有能力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借口而已。
没有意志力来锚定自己,心是漂浮的,人是浮躁的,再加上负能量缠身,没有一个好的习惯,全是坏习惯。
于是,不能忍受眼前的苟且,因为还有诗和远方,成了最好的借口,逃离成了常态。
这种心智模式实际上也是广泛存在的,二八原则告诉我们,之所以80%的人处于平庸状态,其实往往也是:处于这种逃离的状态,或者处于想逃离的状态。
这种心智模式背后的实质其实是习惯。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每一天中表现出来的活动90%是不变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谓的本性,其实就是这种惯性。
解决办法是:培养一些好的微习惯,逐渐养成好的习惯来替换坏的习惯~这是根本解决之道。
罗汉寺
我们的心智模式就是我们的牢笼,只有不断的提升我们的思维自由度,我们才可能冲破自身牢笼,获得自由。
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成长的开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师指路,自己开悟;让自己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才能破除逃离这种迷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