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良师益友们 ——谨以此文感谢我的老师们

从教以来,有幸遇三五知几,更有幸遇得良师益友。在这个教师节的季节里,为他们写上几笔,是应该的。

肖冬与陈玲:让我开始码字

听完肖冬老师的《紫藤萝瀑布》一课,我才发现原来课文可以钻研得如此精深如此细微。那是2004年的春天。肖冬老师对我说:“还是写写教学反思吧。”我笑了笑。

凉风微起,翻着好友陈玲的笔记本,上面是她平时的读书感想还有上课的教学反思,她笑着对我说:“写一写吧,总会有帮助的。”那是2007年的秋天。我疑惑,每节课后的那三五行字,真有帮助吗?

2008年“5.12”地震似乎摇醒了我,我主动找到校长要求听那场全省赛课。那一次听课,我觉得前面有一扇门忽然为我洞开。2009年暑假,我决定自费到西安听课学习。

那是第七届语文报杯课堂教学大赛。三天,32节语文课,我一场没落下。笔记做了厚厚两大本。那次西安之行,是我的朝圣之旅。自那之后,我觉得我忽然站到了某个山峰之上,视野开阔,天清地爽。

语文,原来与我们多年的理解有着那么大的不同,语文教学,原来可以进入另一种全新的境界。

我开始写教学反思。我觉得不只是反思自己的不足,而是修正自己的理念,校正自己的方向,提升自己的的审美能力。

2010年,听全国首届国学教学课堂教学大赛,听“志公杯”全国语文教学大赛。我不愿意放弃任何一次可以让我视野更加开阔的机会。或许取法乎上,至少可以得其中,站在大师的肩头,真的可以看得更远,我觉得自己渐渐进入了某个更加自由与美好的世界。

2011年,“圣陶杯”全国语文教学大赛,我获得一等奖;获奖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众多高手之中,我找到了某种契合的东西——语文、语文教学,那是艺术之美的集中体现。2012年参加中考命题,让我有机会从从全局的高度来审视中学语文教学。

2013年5月参加肖冬名师工作室、9月参加全国中语会余映潮工作室(四川)高级研修班, 2014年9月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说课的评委工作。面对这些,我第一次觉得不是荣誉,而是一份工作,这一切,固然是继续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就语文教学本身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回到开头,肖冬老师的建议,陈玲老师的笔记,无形中给我的启示和意义,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白。“还是写一写吧”,“总会有帮助的”,这些普普通通的话,实际包含了她们多年从教的全部体会,那种份量非言语可以表述。

对我自己也说:“还是写一写吧,哪怕咱一个月只写一篇也好。”

写到20多万字的时候,肖冬老师又对我说:“回头理一理吧。”陈玲老师说,哪怕你推翻了重来,也是另一种建构。于是,我开始整理——像陈玲老师说的那样,推翻,重来,再推翻,再重来。

每一次推翻和重建,都是一次美的体验和提升。


刘班与余老:帮我推开了语文的门


9月25日至9月29日为期五天的研修班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时至今日我仍然恍惚置身于不敢惊扰的梦境中一样。余老师的温言细语、三位导师的惊鸿亮相、班主任的质朴实干、彭老师的厚重、同学们喜笑言开的面容,像走马灯一样不断地闪现在我的大脑中。    

遇到余老以前,我在黑屋子里待着。黑屋子幽深暗长,又逼闷不透缝,让我茫然而不知所措。面对黑漆漆的屋子,我小心翼翼地点上一小截蜡烛,凭着它微弱的光,跌跌撞撞地摸索着前进的。沉寂中只听得火苗忽闪的声音和自己怦怦的心跳声以及自己浑浊的出气声。这些声音越发使人惶恐,越惶恐越不知所措,于是我竟呆在原地坐下来,把蜡烛放在面前,它微弱的光,竟也在那儿嘲讽着我。在它不大的晕光照射之下,我苦闷地抓着自己本就稀薄的头发,望着手中那几根稀稀拉拉、稍黄而略卷曲的头发我心中凄凄惨惨的。正在这时,我听到有人大声地捶打着大门,我吃了一惊。

正疑惑着,伴随着沉重的咯吱声,我抬起头来,看到大门入口,一片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迷缝着眼,我站起来,看着那个被阳光包裹着的黑影,我的大脑“轰”的一声响,随后我停止了思考。那个黑影渐渐清晰了起来,一个不高大、甚至略显单薄的男子,看着我,大喝一声:你不来到报到?于是,迷糊之中我像中盅一样,又一次以跌跌撞撞的形式向前走去。视线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明亮,我看清了那个男子的脸,不英俊不帅气,却透着一股子坚韧的气息,他就那样静静地盯着我,那眼神似乎在责备我迟钝,又似乎在鼓励我快点向前走。就这样在迟疑之中,我越过了他,来到了大门口。


门外阳光灿烂、鸟语花香。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榕树,树冠如盛开的烟花茂密而灿烂。它浓郁的树冠之下垂下千条万条的藤蔓,不似盘虬卧龙的张狂,却有一泄而下的气魄。那些藤蔓在空中则为旁逸之枝,落地则为新的树根。根又生枝,枝又生根,根根枝枝,分不清哪儿是始哪儿是终,只让人觉得那是一丛绿,绿又复生绿,浅浅绿绿、深深绿绿,那就是一个无尽无止绿的世界。


在这一片绿色世界的前面,还有一群人。中间那位最为引人注目,他慈眉善目地站着,似乎他有一种吸引力所有的人都聚拢在他的身边,我也不由自主想靠近他。他就站在那儿不说话,也没有其他动作,就那样笑眯眯地盯着的我。在他的视注之下,阳光一点点离散了,绿的世界一点点腿却了,天地一片空寂,只有寂静的我们。当我走上前,那些围聚在他身边的人都向我友好地微笑。还有几个人向我伸出手来,要拉我一把。我觉得此时的自己一定是误撞秘境的少年,必定满脸都是迷茫与懵懂。


他们是谁?他们将带我去哪儿?这一切似乎都不重要,我只知道,有人帮我打开了密封的大门,把我引领到一处神奇的境地,在那儿有一群神仙似的人,他们将为我展现一种我不曾经历的生活。


现在,我知道,推开那大门的男子是刘军,我尊他为刘班。那大树下慈眉善目的老人,他的名字,余映潮,我们都叫他余老。


李二哥和曾帅哥:亦师亦友

认识李二哥,是十年前的事。那时我在各种机缘之下,要代表承办方参加全国圣陶杯大赛。一个从未有过参赛经验的老师,又没有一个出众之处的特点,怎么去参赛?这时,曾帅带着李二哥和大师兄来了,当然,那时是不敢喊他们为帅哥、李二哥、大师兄的。那时,是仰望他们,带着发光的眼睛看他们,恭恭敬敬地尊称曾老师、李老师、贾老师,当然还有何老师。

现在都还记得,第一次见几位大咖的时候,在百斯特酒店的茶座里。一张小长桌,几人围坐。三五杯茶,一支笔,几张纸,几人就开始围桌做课。李二哥说,大师兄边说边写,还一边把ppt编号与内容也写下,曾帅时不时地说上几句,然后三人又是一番嘴上功夫。我连打酱油的份儿都没有。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在干嘛?当时,我就是一个透明人。其实那节课并没有留给我什么深刻的印象,反而是磨课过程之中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语文素养以及那种无私助人的精神,让我深深震撼。此前我与他们并不相识,我们连同一个区、同一个县的人都不是,仅仅因为我们是大德阳的语文老师,就这样,曾帅的一句话,他们就把一堂课从头到尾做出来,连ppT要做几张,每张怎么做这样的细节都用笔一一写下来,还不是让我自己写。他们围在一起谈论课堂设计的情景,于今恰好十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甚至还记得李二哥从座位里向前挪动身子的镜头。

真的那节课,我除了记得是怎样开课之外,其余的全不记得了。但我现在都还记得我在台上上课,李二哥和帅哥站在靠墙的过道上,一个手背在身后,一个手操在胸前,站在那儿盯着台上的我。当我无意瞥见这一幕的时候,台上上课的我是开了小差的,那时,泪水一下就遮住了眼睛,雾蒙蒙的,什么也看不见,我狠狠地眨了一下眼,把泪水挤出眼眶,那时,我心中竟是一种久别见亲人的感觉。当再次看到两位站着听课的时候,我狠下心来,不往那个方向看去,让自己只专心于台上的学生。至到今天我都不知道那节课究竟上得如何,但我知道,那节课,我即便上得不精彩,但我一点也不紧张。

这一节课,让我知道,还有这样的语文老师存在,于是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他们这样的人,于是我努力向他们靠近,靠近再靠近。于是对语文我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以语文为媒介,有更多的交往,越是交往越是敬佩他们的学识、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境界。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后来又向李二哥学命题的机会,那些日子单纯而快乐,在命题过程里边每天谈论的是语文,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做人,似乎并没有句句谈到语文却句句和语文有关,李二哥用他的言行把语文做成了生活。人和人的缘分就是这么的奇妙,每次见到李二哥,亲近之情油然而生,那是一种近乎从血脉里滋生的亲近之情,眼神与动作怎么也掩饰不住。

让我的课堂教学突破某个阶段的,却是帅哥。帅哥常常说一些我听不懂的话,这迫使我不得不去学习。在慢慢的交往过程之中,帅哥说的话我能听得懂了,有时还能够接上一两句,这种感觉有点像学乒乓球。高手们都不愿意和初学者一起打球。无论初学者有多努力多投入,进步有多大,总是接不住高手发过来的球,所以高手们懒得理菜鸟。但与打乒乓球不一样的,我做为一个教学小白并没有被高手所厌弃,还是有很多向高手请教的机会。甚至还得高手亲自上场,上了几节课。其中,两节课,却让我产生了某种顿悟。一节课是写作,另一节课也是写作。一个是创设情景,进行人物描写,一个是把文言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与关照自我联系起来。这两节课下来,突然就感觉到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好像课堂教学的那束光,能被我捕捉到似的。当然,帅哥依然说一些我听不懂的话,当年他对我说了“术”与“道”的话。没关系,现在听不懂,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听懂。所以,身边有人常说一些你听不懂的话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因为,现在不懂的这些,终将成为你会懂的内容。

这十年和李二哥和帅哥的交往,我曾这样形容“近几年,跟着大师、良师、益友、损友们,一起为语文争,为语文吵,为语文红过脸,为语文挨过骂,也曾为语文喝过酒(当然,看他们喝),为语文唱过戏(当然,听他们唱)……只有自己知道,一树繁华的地下,是盘根错节强大的根系。而我根系孱弱,先天学养不足,后天努力不够!自然,成就不了满树繁华。”他们就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有点带损友,他们是让我羡慕和想与之亲近想成为的那一树繁华。

旭日老师:同学而共进

 赵旭云老师,有深厚的国学基础,知儒学,晓易经,秉烛可谈儒释道,起卦能窥事始末。为人低调谦逊,做事细致周到。为同事,古道热肠;为朋友,真诤并蓄;为学友,砥砺共进。

以读书为乐,一入网师“误终身”。好书必读三遍,通读细读啃读,笔记无数,喜悦无数。每有会意,欣然码字,一码几千!又喜删字,一读一删之间,文之二三已去;二读二删之间,文之四五已去;三读三删,文之六七已去。方文余二三之时,重又码字,如是者再三,方成其文。故作业最早者,旭日东升;交作业最晚者,旭日东升!

入网师仅二三月,学力之勇猛,发展之蓬勃,万万不是本人所能望其项背。读书博而专,方向准而精,用功猛而恒,功到自然成。入网师不过百日,省级教材编写、市级赛课评委,重担先后而至。


回首教学二十载,正是一路走来所遇的这些良师益友,才让自己向着心中理想的境地走去。这一路,还有上文提到大师兄、本文未提到的二师兄,让语文多了一份江湖侠义的味道;还有本文未提到的教数学的江老师,让我知道了做一位教师的高标是什么;还有高要求的何立新老师……有方向,有榜样,有大师指引,有前辈提点,有同伴相携,这一程教师路走来,鸟语花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