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如果生理需求是基石,那安全需求就是柱子,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姑娘。
我渴望爱的呵护。仿佛一旦离开了我所爱的人,就感觉自己一个人活不下去。
不过我要的只是独一无二的爱,而不是广泛意义上的博爱。
诚如我在《one》上看到的一句话——
“我最不稀罕的东西:不在乎的人的赞美,不喜欢的人的殷勤,还有你无差别对待的好。”
那种以温暖天下为己任的“中央空调”,真的不怕处理器温度过高原地爆炸吗?
安全感,并非源自于爱,而是源自偏爱。人只有确定自己是一个例外,才能给够得到安心。
如果他真的爱你,会像一生只能买一次的 Darry Ring 那样,倾其所有地把温柔都押给你。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才是姑娘的最好归宿。
而如果你做不到,或者你给我的和给别人的并无差异,那么,这个季节,我宁愿点上一堆篝火,靠自己也照样很暖。
我不断的问你,你是否爱我,是否比以前更爱我,是否永远都会爱我,反反复复。
发了微信给你,你没有回,我会想,你是不是不那么在乎我。
打了电话给你,你没有接,我会想,你是不是厌倦了我。
就像《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一直努力做一个貌美如花的太太,无时无刻都在害怕年轻小姑娘抢走自己的丈夫,将所有小姑娘都当做敌人。却依然拼不过一个年老色衰还带着孩子的女人。
唐晶与贺涵,因为太了解对方,所以安全感极度缺失。因为都在锱铢必较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从来没有完全信任对方。不管是贺涵的离职还是求婚,唐晶的第一直觉都是对方另有所图,而贺涵的心思也的确被唐晶了如指掌。史上最弱情敌薇薇安随随便便的挑衅,也能成为困扰唐晶多年的心结。反而是自己唯一信任和最亲近的闺蜜罗子君,到头来撬走了贺涵,令唐晶心灰意冷痛苦万分。
最可怕的莫过于此吧。
抢走他的,可以是全世界任何一个人,却永远不能是闺蜜!即使我与他分手,从此形同陌路,也不可以!
这是原则。
我情愿时刻保持警醒,情愿承受一世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情愿作一张连我自己都看不起的狗皮膏药,换取自认为温暖自己的安全感。
安全感缺失,是不是源于不自信,我并不确定。
其实,安全感是人潮拥挤时突然被你握紧的手,是雨水滴答时被你悄然倾斜的伞,是和你初遇时就像久别重逢的友,是失眠时你刚好醒着的夜,是寒风萧瑟时你在我耳边的叮咛,是兜兜转转很多年又被你重新拣拾的心情,是对未来模糊不清又重新坚定的信念,是陌生城市里不再孤身一人的落寞,是你决心为了我重新书写的未来。
即使没有安全感,也要伪装成想象中有安全感的样子。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