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后面还有一句:“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句话是在我最近与人沟通的时候经常在我脑海里出现的一句话。在学习了NLP之后,我发现身边有很多人都喜欢拿自己的经验来给别人的行为下定义或者结论。
例如有的人会把我的温馨提示的或者只是随口问的一句话想象成是伤害他的话。如此玻璃心,我都怀疑对方是否有被迫妄想症。
其实在我们与人沟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明明没有那个想法,在经过对方的解读后变成了完全曲解的意思,甚至有时候还会被对方污蔑你。
你想想看,那些所有的被曲解后的意思,根本就是人家自己想出来的,跟你的想法没有半毛钱关系。
如果是你,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
A:怼回去,这明摆着是污蔑。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
这种做法通常是争吵的开始,再严重点很有可能是暴力的开端!
B:那我不理他,总可以了吧,让自己和对方冷静冷静!
这种做法有两种可能:①对方得寸进尺,你越忍,他就越嚣张,这真的是考验一个人忍耐能力的时候。②双方开始冷暴力(如果双方朋友的关系还好,如果是夫妻或者家人能一直不说话吗?)
C:讲道理,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总可以了吧?
你怎么认为对方一定是错的呢?万一对方觉得你是错的,他会耐心的听你讲道理吗?这样的结果是不是又会变成争吵?
那该怎么办呢?
我先说说我的做法吧,首先遇到这种情况,我的脑海里会想起“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呢?”
然后我会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我?是因为我曾经做了什么事让你有这样的结论?
这个时候对方就会哔哩吧啦的把你曾经对他做过的你早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的事说出来,这是他的经验告诉他你是个怎么样的人。
那这种时候,如果曾经真的是你的问题,他才是受害者,你当初的确伤害了他,这个时候你安慰,解释都来不及了。还会继续争吵下去吗?
其实人与人之间,在沟通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潜意识里的一些记忆,然后经对方的一刺激,就直接把曾经的记忆当做是别人意图对他做的事。我们常把这个叫做猜想或者想象。而这些想法,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面,他的意识是没有发觉也控制不了,所以我们才会经常在吵架的时候一时冲动说了不该说的话。
如果想在与人沟通的时候,能够顺畅些,做到以下两点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
①自己的情绪要调节好
②对方的情绪要安抚好
如果以上两点你能做到,我想你的沟通能力不会太差。
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随时找我帮忙,这个月我会免费给大家做咨询!
目前由于时间有限,一天只帮一个人!名额有限,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