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听了阅读提升班的这三节课,自己的收获颇多,既了解了不同年龄阶段开展阅读课的策略,又知道了如何开好读书汇报课,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学习,自己会更有细心上好阅读课,不但自身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孩子们通过有效的阅读,语文素养也会得到提高。我很想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几点做法与大家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我们想把孩子教育好,让他们学到真正的学问,必须帮助他们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师生同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只要做好以下工作,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
一、教师参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知道课外阅读对于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性,机械地向学生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学生并不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因此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亲自参与学生的读书活动,用自己爱读书的实际行动来激励学生。
语文课标中向学生推荐的书目很多。激发兴趣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我常常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拓展阅读,例如在学习了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一课后,学生中悄悄流行起了《昆虫记》。这本书虽然文笔优美,但毕竟是一部科普类书籍,我怕学生不能够坚持读完,急忙从图书馆借来此书,在学生面前宣布:老师也十分喜欢这本书,你们愿意跟老师比赛一起来读这本书吗?学生见到能与老师比赛个个跃跃欲试,我趁机与他们定下比赛规则和奖惩条例。为了监督彼此的阅读效果,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交流自己所读的内容。一本书短短的一个星期就读完啦,而且学生也真正地读了进去,对于里面的许多内容都津津乐道。
二、巧妙设疑,鼓励学生探寻答案。
小学生的兴趣维持的时间短,当学生读一本书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时,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来帮助学生将这样的兴趣维持下去,这时根据书中的内容巧妙设疑,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寻答案的意识,从而坚持阅读。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所降低的时候,便及时根据书本内容设计一些小问题。休息时我有意识地向他们提出问题,或者是装作自己对这段内容有点疑问,请他们为我解答。学生为了能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常常会带着这些疑问再次走进书本。《三国演义》是学生必读的课外书,原著中的一些内容不好理解,阻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慢慢地有些学生想要放弃。我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了一些小问题,如:煮酒论英雄讲的是谁?三姓家奴是书中哪一个人物等等。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读得更为细致,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及时评价,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比如前面所说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提几个小问题考考大家,其实既是检查学生的阅读态度是否认真仔细,又是在不经意地指导学生要多角度多层面地去阅读,从书中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丰富自己的见闻。因为教师对学生所读内容比较熟悉,就可以从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时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评价,可以有效改进学生的阅读态度,提高阅读质量,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发现学生已形成的好的读书方法,及时加以表扬并及时予以推广。例如有一个学生在《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笔记中写到:鲁滨逊说:“我的脾气只要决心做一件事,不成功绝不放手的。”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他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精力,但他从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失败经验又重新开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坚毅的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心理活动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此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读书方法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渗透下去啦了。
师生共同读书,学生意识到老师在陪伴他们做同步阅读,阅读兴趣特别浓厚,加上老师熟悉她们每天看书的内容,与他们谈论起来也更有说服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不断扩大,习作能力也自然而然地迈上了新台阶。
感谢cctalk,让我在这个假期与兴成长相约,让我在阅读提升班聆听时老师美妙的声音,学习丰富的阅读知识。兴成长,你我共成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