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挺困扰我的:
当你分享好的东西(一本书或者是一门课程或者是其他)给周边朋友的时候,好多人基本无感没有任何的回应。
当你用一年的时间去践行改变的时候,还是没有影响到最亲近的人走进课堂,没有一起共同成长。
甚至刚开始尝试着进步改变的时候,周围会有不少的冷嘲热讽。
李笑来本周的文章解释了部分的原因。
当你“表现自己”、或者尝试着“证明自己”、甚至不小心“好为人师”的时候,本质上来看,你在用尚未发生的结果去表现,去证明,于是,从更深层次的视角去看,事实上是你自己在“占便宜” —— 你在用未来不一定产生的结果刷现在的存在感…… 要知道,即便你长期持续行动了,也还有可能仅因为运气不好而并未获得预期的结果呢!
好像是这样的,以前总是转发一些很励志的故事,很鸡汤的话语,但这些都是别人不是我的,不是我做到的。好像我是通过这些来刷我的存在感来表明我的正能量我的积极的态度而已。
当时在写一周年总结的时候我就特别特别的纠结,写了很长的时间。
因为我在问自己一年以来我到底改变进步了什么,做到了哪一些外人一眼就能看到的变化。
再重新看我当时的那一篇文章,我的收获自己的感受是非常大,但是表现出来的,可能大家感受到的并不明显,好像只有早起这一项。(当然还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我要调整我的成长策略:
1、默默成长
说我做到的,做我所说的。写的文章说的内容应该是我做到的。
2、调整践行目标
比如:虽然我也在坚持跑步,但减重不是我当期的目标。但身材的变化其他人是能很直观的感受到的,所以可以适时调整目标,上周开始我就开始加量了,从原来每周3次每次3公里,改为现在的5次5公里。
保证我每周的输出。这也是大家很容易看见的。
这100天的目标里有一项是亲子阅读,应该多花些精力在阅读书目上下点功夫,多读些精品。
目标的调整都是为了有更好的即时反馈。
3、耐心
虽然已经践行了一年,虽然我觉得时间不短了,但还是不长,还需要继续耐心的前行。
笑老老师也用到了“进化”这个概念,是为了我们对“长期”有个更好的时间感知。一年实在不算什么
4、继续做一个励志的人
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态,自己改变了自己成长了自然就能影响到其他人。
5、与正能量的人泡在一起
除了现在所在的易效能圈子,GTD学习社群外
本周做了3个决定
A.加入007不写就出局社群,每周一篇输出,写7年。
B.加入了彭小六的早读社群
C.参加拆书帮的活动。
用笑来老师的一段话共勉:
行动的力量总是比语言大得多,多出很多倍,甚至不在一个量级上。
如果你仔细观察,我们的身边总有一小撮人,他们平时话不多,但总是能够每隔一段时间,拿出这段时间的作品,并且获得应有的回报。
虽然他们平时不说话,但因为有这样作品的支撑,所以他们只要一开口,大家都会信任他所说的。因为这些摆在眼前活生生的作品,就是对于他能力最好的证明。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再强调:
一定要成为一个有作品的人。
因为作品本身,就是对你能力最好的肯定,同时也是帮你节省“解释时间”的有力工具。
你想成为一个“能说那话的人”吗?那就快去打磨自己的作品吧。
让我们继续加油,携手默默进化,拿出越来越多的“作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