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理论是方向,艺术是方法,大家好,我是Andy。
我有个朋友,有个上初一的女儿,说孩子这几年一直都是用他们夫妻淘汰下来的旧手机,最近孩子想要一个新手机,买什么手机想要自己选,朋友对于要不要买手机这件事有些犹豫,问我这种事怎么办?
一个上初中的女孩,开始想拥有选择权,尤其是衣服、手机、书包等,是孩子物权完善的一个必然阶段,朋友也意识到了这点,但问题是该不该让孩子如此轻易的得到?我明白朋友的意图,给出建议,用目标管理+延迟满足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从生活、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设定一系列的目标,并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结果直接决定孩子能获得多少额度去购买手机。类似企业内部的KPI考核。孩子从拿到这份目标,就知道自己该如何努力,怎么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额度,买到属于自己的手机,明白这个手机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结果,得不到最想要的,是因为自己再某些方面做的不够。
先分析这个女孩的实际情况,这孩子从小我就看着长大,学习成绩很好、并且有教养,跟同学关系也很融洽。但因为朋友日常照顾孩子生活非常多,导致孩子很依赖妈妈,自我时间管理能力较弱。比如晚上孩子怕黑,不能自己睡;吃饭、走路都比较磨蹭,平时写作业不够细心等。根据这个情况我帮她设计了这个表格,下图就是我截取了表格的一部分
那么问题就在于,如何设计这个目标,才能让孩子达到预期呢?管理学中有一个”SMART”原则,我觉得值得借鉴:
(1) 目标清晰具体,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比如成绩要达到平均分90分以上,而不是“成绩提高很快”这类口号似的目标。
(2) 目标能够被衡量,过程可衡量,结果才可考核,孩子才知道到底为什么得到这个考核分数,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对于没做到的家长才能帮助分析如何才能达到。
(3) 目标能被达成,设定目标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有些考核点,怎么努力也做不到,如果设定这样的目标,会让孩子在执行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失去信心,那就得不偿失了。
(4) 结果导向:我理解为家长在过程中尽量不干预,比如晚上究竟是先找明天早上穿的衣服、还是先收拾书包,不要干涉,让孩子自行管理,只看结果。
(5) 目标考核要有时效性,设定考核时间,考核时间要合理,孩子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去完成,比如设定一个学期,对孩子讲太长了,很难一直坚持,一个星期又太短,一些习惯还不能形成惯性意识,一般我认为一个月左右是比较合理的
总结一下,“目标管理”,能够以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取代强制式的管理,延迟满足,能够发展出一种能力,为了获得长远利益,从而抑制短期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