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段是心学的精髓,善恶四句义: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气 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虽然会有点难度,但是也必须按照原文讲了,因为如果你不知道这四句话的推理过程,那他就是个打油诗,除了标榜学问之外,没有任何的益处。
薛侃,王阳明的弟子有一天发了一句牢骚说:天地间何善难培恶难去,就是说为什么人世间的善良的东西很难培养,而罪恶的东西很难去除呢?我们看看阳明大师是怎么回答的啊?他的回答很大事,他说,未培未去而。,就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去培养善,还没有去除去恶。然后大师又补了一句说,你这样看待善恶太肤浅。
薛凯就蒙了,大师继续说:天地间的万物生灵就像花草一样,哪有什么善恶之分,你想看花的就觉得花是善的,草是恶的,如果你想用草的时候,你又会觉得草是善,这样的善恶观都是由你自己的好恶来决定,所以肯定会出错。然后薛凯就说,那就是无善无恶了?大师说,无善无恶理之静,有善有恶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薛凯持续懵逼过程中,又问,那这个跟佛家的无善无恶的观念又有什么区别吗?大师说,佛家,就停在了无善无恶这一步,然后下面就不管了,所以他们的理论不能拿来入世治天下。
而儒家的无善无恶,只要不刻意为善,不刻意做,那么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遵循天道,自然会天人合一。薛侃又问,那既然草不是恶的,那就不要除去好了。大师说,你这么想,又是佛老的思想,草如果对你有妨碍,你就把它去了,又有何妨?薛侃说,那这样又变成了为善为恶。大师说,不刻意的作善作恶,不是没有好恶。所谓的不刻意,就是如果你的好物本身遵循天理,那你就去按照直觉去做就可以了,不要人为的加一分意思。薛侃问,那除草时怎样才能遵循天理,不带私欲呢?大师说,草对你有妨碍,依照天理就应当除去,除去就是。偶尔没有除去的呢?也不要挂在心上。如果你有了一分记挂心,就会为它所累,便动了气动气,就不能遵循天理。
薛海又确认了一遍说,那善恶全不在事物之上了。大师说,善恶只存在于你的良知中,遵循天理就是善,动气就是恶。然后又说了一个典故,说周敦颐大师,窗前有草,别人让他去除了,他不除,他说他喜欢这草的。勃勃生机,周大师喜欢草,所以不除草是遵循他的天理,你想看花,所以除草是遵循你的天理,其实后面还有很多,就不细说。
强行总结一下,这里面的核心是一个天人合一的概念,阳明大师认为呢,世间万物。并没有善恶,判断善恶这件事儿是人的意念在作为,但是人并不具备主观判断外物的资格,人的判断本身也应该被归入天道。天道是唯一的标准,它内化为良知,指导我们每个人的判断,这就是至善。而每个致善的判断上面只要附着了超出良知的个人私欲,那就是这个道理,听起来很晦涩难懂,为人处事有用吗,有的,但是用处不在知,而在于行,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啊,浮皮潦草的说一句哦,就是说判断善恶不要太主观,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要理解别人的意见,那这节课咱就白上。
难点在于行,如果时时处处都都能够用这个标准来省察克制那我们所有的气愤不解,所有的焦躁和怠慢就都有了解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有他中正平和的标准答案。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和靠近这个标准答案,那样的人生该是多么的不同。每天进步一点点,指的只是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当然不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和举动,我们每时每刻的存在。都是素材,每天隔一物,每日只一知,怎么会觉得无聊寂寞呢?必有誓言,小伙伴们必有誓言,圣人就是这么一早一早把自己给雕琢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懵懂,终日行不住,而习不察,不知因何而生,不知为何而死,最后带着满腔的恐惧和不解离开这个世界,那该是多么的可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