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十大抱冤惨案》,袁崇焕之死被列为第一冤。
袁崇焕:一个真正忠于崇祯的干将,一个能拯万民于水火的救星。
袁崇焕对崇祯表决心:“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终被崇祯以极端手段杀死,尸骨全无。
“刽子手一刀一刀剐下去,袁崇焕在疼痛中呼号着。刽子手每割一块肉,围观的百姓就‘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扔嘴里狠狠地咀嚼,生着吃掉。‘犹唾地骂不已。’开腔出肠时,百姓群起而抢,得一节肠子,就和着烧酒生吞,口齿间面颊上,都沾满血污。抢到袁崇焕骨头的人,就用刀斧‘碎磔之’。1200刀后,袁崇焕骨肉俱尽。崇祯用了最残酷的刑罚对待袁,还发动百姓去啖其肉,饮其血,吞其脏,碎其骨。百姓们不知所以,咀肉喝血,怒斥袁为贼。”
袁崇焕却被清王朝正名,树为臣子的楷模。
洪承畴:又一个为崇祯倚为股肱的忠臣,一个投降后为大清死而后已的能臣。
洪承畴向崇祯表感恩:“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终背弃崇祯,沦为清狗。
崇祯十五年三月,松山副将夏承德叩请清军,以儿子夏舒做人质约降,洪承畴被俘。其后,锦州守将祖大寿,率众出降。洪承畴高声痛骂祖大寿:“国家有什么地方亏负了你?”。祖大寿厉声回击:“袁督帅又有什么地方亏负了国家!”洪无语良久,后归降。洪承畴降后,其妻羞而为尼,其母嫁衣杖洪,其弟为了躲他终日乘舟飘在湖上。清政府对洪承畴“应兴应革之事,所有建议,无不采纳。”天下渐安,民可聊生。二十多年后,死于私邸,一生孤独。为百姓做了无数好事的人,留在人间的是骂名。一百年后,乾隆皇帝把他列入《贰臣传》。洪承畴若地下有知,应该是怎样的懊恨顿足,一定会悔死,羞死。
洪承畴为稳固清在汉的统治,做出极大贡献。却被清还原为叛臣的模样。
李自成:一个领导百姓反明的野心家,一个只讲自身利益,不顾民族大义的农民。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割富济贫”“废除八股”。
在袁崇焕、洪承畴为明抗清鞠躬尽瘁时,李自成的反明起义也正开展的如火如荼。如果没有李自成的内乱,以兼备袁崇焕、洪承畴的明朝应该不会亡于清军吧。明在内外夹击下灭亡。大顺立后,即被清摄政王多尔衮联兵击败。李败逃通城九宫山时,却被当地村民“碎其首”而亡。李自成客观上助清军灭了自己的祖国。在民族大义面前,该连洪承畴都不如吧。一个自私到“覆巢之下,岂能完卵”都不顾的人,这或许是不作就不会死的典型。
清名臣张廷玉评价李:“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
三则材料中的人物,都是那样的可怜、可恨、可悲。
忠君的被君剐杀;爱民的被民碎首;变节的被后主子指斥为人渣。护国者被百姓骂成卖国;愚民的被农民视为救星;爱岗敬业的列入《贰臣传》。一个人,对上忠诚时,就注定了愚而可怜的结局;一个人,对下玩弄时,也注定了悲而可笑的下场;一个人,对上不忠对下不信时,后果当然就里里外外不是人了。人世太过诡谲?
历史推崇袁崇焕是忠义的民族英雄时,也高歌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是豪杰壮举;历史在痛骂洪承畴是民族汉奸败类时,应该能想到导致明灭亡的更重要原因是李自成内蚀的结果;历史在慨叹袁崇焕的愚忠时,是否能给洪承畴一点理解:为了水火中的百姓而选择了变通。历史太过主观?
再来看看以上材料中的民众:对袁崇焕,恨不该恨的;对田承畴,骂不该骂的;对李自成,信不该信的。民心是多么容易被愚弄啊!农民起义的推动了改朝换代,但真地能推动历史的进步么?看看历史上一个个由农民们建立起的粗制滥造的国家吧。
历史中的农民,被写得一点也不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