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都会遇见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事情总是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心情的跌宕起伏。每一种情绪的出现,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是如何的。
比如说,自己被别人误会了,怎么办?是应该据理力争呢还是应该默默无声?有些人可能就直接上手了,但是有些人根本不想去计较。
直接上手的人往往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事情都是由着当时的情绪去展开的,很多的悲剧事件就是这样发生的。但是不想去计较的人,不是说真的想去计较,而是觉得自己应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搭在这里,纯属一种浪费。
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的孩子,其实都是比较情绪冲动的,当家长或者老师进行一些言语上的打压,孩子的自尊心或者情绪就会被激发出来,甚至会产生一种逃离或者轻生的念头。每一种情绪情感的出现,都是人为造成的。
我们喜欢把自己的需求强压到别人的头上,当别人是按照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时候,就会觉得内心愉悦。一旦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就会暴怒暴躁。生活就是这样,每一个人的状态体验是不一样的,那么所做出来的选择也会不一样。
当一个孩子和一位老师发生激烈的冲突时,这时候如果老师的言语不当,或者言语产生一些侮辱辱骂字眼的,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会受到创伤,孩子就会对这个老师产生一种偏见,产生一种憎恨。一些心态不好的学生,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和抑郁。
每一朵花的开放,都是需要时间的陪伴,都需要温情的呵护。人生的状态就是两种:要么是痛苦的,要么是幸福的。为什么我们要把很多的痛苦都强压在下一代人身上,让他们每一天都处在焦虑中,很少有时间去玩耍,去享受运动的欢乐?
当所有人的情绪都是比较波动的,都是比较冲动的,那么无形中就会增添很多的焦虑感。人的内心在平静状态中,是最能够体验到幸福的感受;每天都处在情绪波动,那么这种痛苦的感受是有的,甚至会思考活着怎么这么累,这么辛苦。
我们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发生,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够从中有所感悟和收获。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会想自己应该如何去处理这样的事情?自己是当事人会怎么做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很多的不如意,当遇到了这些,怎么办?是自暴自弃还是想办法突破?这是一个单向选择的问题。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喜欢事情发生的,事情的发生难免会带给自己不适感,这种不适感会造成自己对于生活的恐慌感。
但是有些人会刻意选择去经历事,因为只有在经历事情后,自己的思想才会被锻炼,自己的思想维度才会提升,自己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会寻找方法论。
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是拍脑袋就能成的,而是需要一套方法论来支撑的,这种方法论在于自己能够把一件事给做成,不做成,晚上都睡不着觉。一个人能够把一件事给处理好,自然有背后的逻辑道理和信仰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