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装饰,让环境描写更增作品的魅力
------从《在烈日和暴雨下》学习环境描写的方法
《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文章截取老舍先生《骆驼祥子》的其中一个章节,主要讲述了祥子在炎炎烈日和狂风暴雨下拼命拉车的悲惨遭遇,读后让人对早期祥子吃苦耐劳、老实坚韧、自尊好强的优秀品质肃然起敬,也对其坎坷的人生,旧社会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无限同情。这篇文章彻底征服了读者,引起了读者心灵的震撼。那么作品是如何达到这样无穷的魅力呢?典型的环境描写功不可没,它不仅为人物活动设置特定的场景,而且对人物形象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本文环境描写的妙处:
其一,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无论大的景致还是小的景物,它们都有自己独有的风姿,写作时要抓住其特征来刻画。如此文中,在刻画烈日这个场景时,“柳树的叶子打着卷,枝条一动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狗趴在地上吐着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读这些文字,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让读者感同身受当时天气的酷热。。
其二,巧妙运用描写方法。为了把自己的意图达到极致,写作时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描写方法。可以直接写其形,描其色,绘其声,状其观。也可以对相关景物进行描写,很好地衬托要表达的意旨,殊途同归。如此文为了突出日之烈,有“……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这样的正面刻画。又有“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等一系列的侧面烘托。作者恰如其分地把两种描写方法相结合,让读者也似乎处在当时的场景之中,倍受烈日的炙晒。
其三,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人的感官是想通的。对于一种景致,当处于其中时,不论是耳听,眼看,鼻嗅,手摸,带给自己心里的感受是一样的。写作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写景,这样效果更逼真。如此篇文章中“……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搀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馊臭……”,“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作者匠心地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融合在一起,使一切景物皆着我之色彩,更增添作品的感染力。
其四,多种修辞相得益彰。干巴巴的叙述能带来语言的朴实,但环境描写的价值就在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所以生动形象是必须的。写作时运用那么一些修辞,效果就不言而喻。如此文中“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简短的一句话,夸张,对偶,比喻既让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又突出强调了暴雨的猛烈。“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反复的修辞把祥子在雨中拼命挣扎的形象刻印在读者脑海。
其五,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到地上,永不起来。”在这个句子中,“低着头慢慢走”,“不管刚……就……”“奔”、“灌”等词语,准确形象写出车夫们看见水之前的难受,看见水之后的急切、大口喝水的情景,从而有力衬托他们拉车的痛苦。“栽”写出了车夫发病突然、凶险,如果换成“倒”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由此可见,在进行环境描写刻画时,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以及准确的动词、叠词都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丰富作品的内涵。
一枝一叶总关情,留心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以及声响、气味等这些方面,再巧妙地运用一些手法,一定会使我们的作文画面灵动文旖旎,会使我们的作文内容丰富意蕴深,会使我们的作文锦上添花入人心。细细品味《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文章,它会给我们写作很好的启示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