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一直是跳槽率最高的国家,人才的频繁流动更是小企业老板最深的痛。
昨晚接到好朋友的吐槽,说是被奇葩前员工气到吐血。
朋友小西是灯具代理商,她有一个专卖店的店长能力不错,跟了很多年。 万万没想到,在上班的时候就把隔壁的店面转让下来。小西平时自己只管财务,门店运营几乎都交给店长。当她听店员告诉店长已经在自立门户,而且就开在自己隔壁时,她只能无奈一笑,叫她打辞职报告。
她想到前两天店长还叫她核算她的年度绩效分红,因为考核不达标,她没有当场表态,可还是觉得她一年下来的辛苦,要给予一定的辛苦费。
可是今天奇葩前员工真把她气坏了,开到隔壁就开到隔壁吧,昨天竟跑她的门店去拉客户,小西家的店员也生气了,状告老板娘说前店长一进来店,就对客户说:去隔壁我家买灯吧,价格便宜质量又好。我给你便宜点。
这时候,以前的一个老客户来付尾款,她还嚷嚷:不要付钱了还付什么钱,我这边的工资都没给我结。不给我结。
一副泼妇骂街的阵势。引得大家一起围观。
当门店员工打电话过来的时候,她真的气的吐血,可是也只能私下密友吐吐槽。别无他法。
2.
想起听到的另一个暖心的前员工与前老板的故事。
身处建材商圈,更多的朋友自然也是做建材的。地板代理商何姐的员工经过几年下来的努力,略有盈余。其中一个门店交给一对夫妻打理,因为夫妻二人都在一个公司工作多年,对很多进货渠道经营模式门店管理都有所了解。何姐也没拿她当外人。
可夫妻两人一合计,想趁年轻拼一把,自己开店去!于是找到何总聊自己的想法,毛总经过短暂的考虑,觉得放手更是一种成全。
于是帮他俩分析大市场需求,找好的产品去代理,找门店,甚至在他们财力不够的时候大力帮他们。
我问,那你不怕他们把公司资源都带走吗?毛总摇了摇头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我这样帮他们,他们又怎么会以怨报德?!还有啊,每个公司每个人成长阶段不一样,所选择的客户也不一样,甚至有些时候,我还把一些低端的客户介绍给他们,同样的,他们服务不了的高端也一起共享。
不瞒你说,他们买房凑首付的时候,我还偷偷借给他们私房钱呢。
老板是你的人脉,也可能是你一辈子的贵人。
3.
而小方的故事就比较狗血了,剧情反转之快就像是一部连续剧。
小方团队里的一个业务员小麦,15号发了工资后,立马就屏蔽公司中层及老板的朋友圈,而且更夸张的是16号就在市场里盘下了另一家门店,一声不吭带走团队里的另一个骨干设计师。原来啊,她早就盘下来一家小门店,过两天马上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开业仪式,请了很多在小方公司一年多时间积累下来的客户及业务合作单位,搞得小方好一阵郁闷,胸口堵得慌。
小麦是熟人介绍进来,除了是个新手这点硬伤外,她笑容甜美,人也勤快。小方一度很看好她,手把手教她。
这不,刚刚上手一两个月就发生这样的事。一想到自己那天还在朋友圏狠狠秀这个业务员有多优秀,小方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还被行业里的其他人暗讽你这个老板自我感觉太过良好啦,员工早就有二心了,你还被蒙鼓里。活该。
小方气不打一处来,前些天还有一个资深导购被同行以干股诱惑,把她挖走,她走后对团队里的前同事,各种诱惑各种召唤,各种高额回扣叫他们飞单她那儿。
而事实上,这些事情确实会对团队的氛围有影响,一时间员工人心涣散。
小方郁闷好些天后,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决定起诉违约跳槽的员工,为了团队的整体利益,也为了震慑一下其他蠢蠢欲动的其他员工。
再大度的老板也不希望自己公司变成免费培训机构。
想到有签同行竞业限制的协议,小方找到律师做了详细咨询。
当前员工收到老东家的诉讼时,慌了神,找到了当时介绍入职的中间人来说和。
小方原本也不想出此一招,叫小麦回公司聊了一下。把诉讼费出了,立马把起诉书撤了回来。还把这个事情在员工的会议上面大肆宣传。
在法制社会每个人都得为自己所做所为负责,尊重他人,保护自己,而对于自己创业的更加要保护自己的团队利益,当利益受损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招聘的时候更加要擦亮眼睛,以人品为第一录用标准。
从根源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只要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同行竞业限制,弘扬契约精神。大大的降低恶性跳槽的发生,就算员工违约跳槽,也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