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还是在1992或者1993年的时候,我在村子附近2公里的小学里上三四年级。小学地处村子周围的一处高地上,周边有几座小山,紧挨着小学有一座稻场,稻场堆了很多各家各户的草垛,这里也是很多人小时候学习踩脚踏车的练习场。在稻场附近,还有一个从教室窗子就能看到的总是在清明时节响起噼里啪啦鞭炮声的坟场。学校很小,一个年级就一个班,每个班四五十名学生。一片平房,围绕着晴天扬灰雨天和泥的操场。我和我的很多同龄人,都是在这里度过童年时期的。
对于下雨天,总是印象很深刻。教室里,双人课桌,桌面上刻满了字,桌面边缘,总有不知道是哪一届学生刻上的“早”字,效仿已经不记得是在哪篇课文里出现过的,刻苦的学生激励自己学习的方法。椅子是没有靠背的双人长条板凳,也是木头的。一到下雨天,雨水随着屋顶上的缝隙滴落下来,噼里啪啦的滴到桌面上。每到这个时候,上课的男老师就示意大家,搬动桌椅来避雨。于是大家兴致勃勃,扬起过节的喜悦似的,两两一组,欢快的搬动桌椅。一阵拖动桌椅的骚动过后,教室已经凌乱不堪。因为漏到教室的雨点有点大,漏雨的地方有点多,教室地板又坑坑洼洼的,搬动桌椅的过程也是在踩着地板活泥巴的过程中完成的。
漏雨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地板的坑洼实在太多了,很多桌椅挤在一起,放也放不平。也就将就着,这样继续上课。
奇妙的是,回想起这个过程,小时候从来没有觉得这个环境有多艰苦,也想不起在教室和泥的鞋子,有没有蹭到很脏。只记得在教室避雨的这个过程,居然有特别的快乐,像做一个有意思的小游戏一样。
另一个与下雨课堂有关的回忆,是教室的窗玻璃,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届学生,一年又一年,很多玻璃有裂缝,有的破碎后没有及时安装新的玻璃,通常是拿塑料膜钉上。风大雨大的时候,窗户被吹得哐当作响,雨水也随着玻璃裂缝及塑料膜边缘,流进了教室。
这个环境一直到我读五年级时,突然有了改善。村子建了新的小学,地处正在修建通往机场高速公路不远的,视野开阔的平地上,高速公路附近有漂亮的带红色顶的房子,大人们说那种房子叫别墅,站在教室门口的阳台上,可以眺望到公路与别墅。学校安装了大铁门的校门,从校门到教学楼笔直宽敞的水泥路,教室在二层小楼里,干净明亮。就此跟下雨的课堂告别了。从此这个搬动课桌椅避雨的细节,就慢慢在记忆中遗忘了。
突然想起来,只是因为最近回忆小时候的事情,想起来一些零零散散的细节,慢慢的就串了起来。突然焕然大悟,那个时候是真的苦,虽然小时候并不觉得它苦,搬入新小学后的变化有多么天翻地覆,这种改变也只是在回忆时的现在,突然感受到的。
由此可见,人生是多么的漫长,那么多的细节的改变,经历了漫长的几十年,对比一看,又好似只在一瞬间。人生无时无刻,都在改变,虽然意识不到,但是或许,它正在发生。或漫长或短暂,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