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为了培养儿子的自力能力,从3岁开始,每天的一日三餐我都训练儿子吃饭要用筷子和勺吃饭,且这两样用具必须由他自己来拿。刚开始时,他总是忘记去做这件事,后来经过妈妈每天不怕麻烦重复几遍地催促他去做,时间一长儿子也就养成了每天吃饭主动拿碗筷的习惯。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在生活中他能干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我也就有意识地让儿子尝试着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比如每天和姐姐一起收拾家中的书籍,房间等,知道怎样去保持家的整洁,自己的玩具用过之后也知道不随意地乱放了。
今天周六,时间充沛,又可以满足孩子“想自己做事”的需要,多让孩子动手,不必“过度好心”来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为此我特地去市场买来了豌豆和玉米,想办法用最短的时间让儿子去学做家务。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孩子应该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做让孩子手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一些使用手指的细活。这样有利于锻炼发育孩子的大脑,利于他从小主动学习和思考。
我耐心的教儿子去掉豌豆荚的筋,虽然他做得不够仔细,但这种细微的手指运动可以刺激大脑。可以说手是头的一部分,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直接相连,孩子手的活动越灵活,其头脑的活动就越灵活,对手的刺激就是对头脑的刺激。孩子在动手做事的过程中,手的动作是在脑的活动支配下进行的,是孩子的观察、注意等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同时,手的动作又刺激脑的活动支配能力,促进观察、注意等能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灵手巧”。
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就变成了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当务之急。所以,做一些家务便成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的首要选择。
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小儿子渐渐变成了别人眼中的“乖宝宝”,会自己穿袜子和鞋子,日常行为习惯干净卫生,我感到甚是欣慰,儿子真的在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