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猫的第304篇原创文章
作者|小猫
插图|小猫
孩子教育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很多家庭被孩子学习、教育和成长的诸多问题搞的焦头烂额。我也在走过很多弯路。
最近全方位调整,围绕尧宝的学习升级打怪,持续发力,尧宝的学习态度和作业都认真了很多。虽然学习很重要,但是,大家心里非常清楚,孩子的成长,绝不仅仅是学习和分数这么简单,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忽略任何一方面,都可能留下深深的遗憾。
1
以作业为突破口
解决学习问题
每个父母都十分清楚,作业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所以才有那么多妈妈陪作业到伤心,依然不敢放松半点。
就像父母的任务是努力工作一样,孩子的本职就是学习,目前学习好坏的衡量标准就是分数,这一点,不管是否接受,都得面对。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作业入手,去突破孩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延伸到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学习,只是孩子成长中一个很重要的点。
作为过来人,我们都很清楚,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状态,自然也决定了孩子的分数。而分数的漂亮与否又是学渣与学霸的分水岭。
其实,不太愿意用学渣或者学霸来给孩子贴标签。心理学家曾奇峰非常严肃地说,不要给孩子贴任何标签,无论“好的”还是“坏的”,因为那都不是孩子本身。每个生命不管是什么样的状态,都是“好的”,没有好坏之分,诚如好友所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只是,当我们从高大上的理论回归现实,就会发现不管你以怎样的理念引领孩子,当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分数和学习这些都是小事,都是可以轻而易举掌握的,成为世俗中的“学霸”是很自然的。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学霸,就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家庭教育或者亲子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只要孩子的分数漂亮,潜能就得到了充分发挥,孩子的心智状态就是符合生命发展规律的。事实上,有不少孩子,为了漂亮分数付出了超出年龄的懂事和认真,代价不能不说不大,而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漂亮分数而少有儿童天性施展的孩子,可能潜藏着更大的危机。
2
以生活为着眼点
培养良好习惯
在和孩子一起认真功课作业的过程中,会逐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比如,对时间的合理安排,对自己事情负责的态度,通过作业和学习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遇到问题时学会忍耐克服,不断超越自己的坚韧等,慢慢的都会有所涉及,并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尧宝最近的表现,还是很让人意外的。家里书太多,实在放不下,我就买了两个简易书架,他强烈要求周末自己来组装并自己整理书架。
约定的时间到了,他和姐姐一人负责组装一个,我则躺在床上看书。不大一会儿,尧宝来喊我去客厅看他的书架,另一边的姐姐还在手忙脚乱地忙活呢,他这边已经装好了,真是让人刮目相看。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当他对自己有了要求和信心,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生命状态。
接下来,尧宝又默默的整理书架,我以为他就是把自己的书收拾一下,放在一起,没想到他把书进行了归类,每套书放一起,童话、科学、绘本等分门别类地放。
我一直以为尧宝是一个懒惰的人,事实证明那只是我的偏见。不了解孩子的父母,很难发现孩子内在的优秀品质。
日常生活中,尧宝也开始注意个人卫生,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发脾气的次数也逐渐少了。
每天到家,他会把把换好的鞋子主动放在鞋架上,看过的书会记得放回原处,写完作业会把书包整理好。以前那个进门就乱七八糟的孩子,渐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有条理、有秩序、有责任感的孩子。
我想,除了作业和学习,当孩子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他会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用老师的话说“简直是天壤之别”。
3
以陪伴为心动力
** 养成内心安稳**
如果****孩子总是拖延、磨蹭,总是小动作不断,他不是在跟作业过不去,他只是在要父母的关注,父母的赞赏,父母真切的爱。当他感受到父母真实的爱环绕自己,就会喜滋滋地投入学习。
心理学说,关系大于一切, 关系就是一切。所谓“问题”孩子,他时时刻刻都在用“问题”的形式呼唤父母的爱。这在我和尧宝的关系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我下定决心,把晚上的时间都用来陪伴尧宝,并且是身心俱在的陪伴尧宝,他的作业质量就特别好;一旦我游离于陪伴之外,身在,心却飘向不知何处的地方,尧宝就很难安心地把作业完成好。
我常常惊叹孩子的敏锐,他的感受能力实在太强了。父母的陪伴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他的感知非常精准。你甚至可以骗了自己,以为自己在好好陪伴,但是骗不了孩子,他什么都知道。
前几天的陪伴效果很好,我有点放松,尧宝写作文时,我跟朋友微信聊天,其实也不是闲聊,是聊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尧宝就很不在状态,一会儿过来要一个抱抱,一会儿说没思路,一会儿又说累。我知道,该放下手机了。
于是我找来字帖,安安静静地练习,尧宝那边再也无话,不一会儿就把作文写好了,前后30分钟,可是刚刚竟然浪费了一个小时,也没有写出几句话。
4
以赞赏为新契机
涵养良好品格
传统教育是习惯批评很难赞赏孩子的。虽然社会已经很进步了,但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承袭了太多的批评甚至苛责。
拿《红楼梦》里贾政对宝玉的教育来说,虽然有奶奶的百般宠爱,宝玉最怕的人还是父亲,因为只要见了父亲,就是一顿臭骂,甚至人格的贬损,贾政在宝玉要去读书时向他请安时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你如果再提上学两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说,你竟玩的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
这话放在今天,尽显刻薄,一般的父母不会对孩子说出如此伤人的话,但是批评还是很在行的“这么简单的题目,你怎么就不会?!”,“上课没好好听课吧,看看你同学XXX,为什么人家会你不会?好好想想吧你!”,“你怎么这么笨”,连说带骂,却对孩子羞愧难当的心理视若无睹。
没有人喜欢被批评,也没有人能够在终日的苛责和羞辱中能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立、自强自爱的人。孩子更是如此。
认识到这一点是很早的时候,但是赞赏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习得。直到最近,我才能发现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闪光点,然后不露痕迹地赞赏。
当尧宝作业很认真,甚至一笔一划地写字时,我由衷的赞叹“尧宝写字这么认真,比妈妈小时候可用心多了。我那时候只想着赶紧做完,只求对,不求书面。四年级的时候根本没有你的书写漂亮。”尧宝听了,写的更加认真了。
当尧宝把我拉到组装好的书架前,我发自肺腑的感慨“我家男子汉太能干了!让我装也得几个小时,可是你竟然不到一个小时就装好了!”说着,还用手试了试书架的稳定情况,“真的很牢固,你是怎么装的,快教教我,让我下次也装的更快一点。”
......
当然,赞赏是真心还是假意,孩子也是一眼就看穿的,所以最好别装,也别演戏,在孩子面前做最真实的自己,父母发自心底地欣赏,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美好,也体会父母人性的真实。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会活出生命本来的样子。
- End -
往期文章
作者:小猫,能说会写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如果您有情感、心理、育儿、个人成长问题,欢迎关注本公众号,或加我微信(jiyaojinian)一起交流探讨。
本公众号文章均为小猫原创,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微信:jiyaojinian。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