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读懂别人说什么吗丨学会提问 读书心得12-2

回顾

上次我们大致分享了本书的第一章节 学会提出好问题,大致重点内容回顾如下:

1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2 学会运用淘金式思维。

3 对那些和我们意见不一致的人我们要洗耳恭听他们的观点,也许他们才是正确的。

4 当我们思想开放的时候,我们欢迎一切针对自己现有看法的批评,而当我们思想封闭的时候,我们就会维护自己的现有看法决不动摇。

5  宁可在理由充分、证据确凿时反复无常,也不要在缺乏论据、强词夺理的结论下执迷不悟。

6  很多人就是不习惯别人对某个观点的来龙去脉那样好奇偏要去打破砂锅问到底。

01


今天我们继续本书第二章节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至于为什么要看本章节,我的观点就是假如我们要提出好的问题,就是要找出对方和我们正在讨论的论题是什么?想表达的结论是什么?这样子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出的问题不至于驴唇不对马嘴。

而本章是让你能够自如的回答他人提出的第一个关键性问题。就像本书所说的:找不到作者的结论,你就会曲解别人的意图,这样做出的回答也就是显得驴唇不对马嘴。


02


找出论题,论题一般分为:描述性论题和规定性论题。描述性论题就是有关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什么样的问题。而后者是有关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

对于描述性论题是“是什么”的问题。可以从语句中的标志性或者标签的词来找到,如是不是、是什么、多少、怎么样等。

对于规定性论题是“应不应该”问题。看起来简单假如语句中出现应该、应不应该等词语时,再来进一步确认是否为其论题。

有时候论题不好确定,或者可以说不止一个,那么我们就要努力抵制一种思想:陈述这个论题的正确方法只有一种,其他都是错误的。


03


当论题并没有直截了当的说出来时,我们能做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找准结论。我们只有找到结论才能进行客观评价。

所谓结论就是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有六个线索可以慢慢让你找到结论:

1)问问论题是什么;2)寻找指示词;3)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4)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5)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6)问一问“所以呢?”。

轮到你写作的时候要汲取教训,首先要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其次,要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

总之:与人交流时,要抓住要点,知道对方的论题是啥,想让接受的信息即结论是啥。否则,根本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提问啦!读懂他人,高效沟通,愉快交流。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很高兴的告诉你,距离本书结束后面还有十章。

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