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这么说?丨学会提问 读书心得12-3

回顾

上次我们大致分享了本书的第二章节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大致重点内容回顾如下:

1、有时候论题不好确定,或者可以说不止一个,那么我们就要努力抵制一种思想:陈述这个论题的正确方法只有一种,其他都是错误的。

2、我们只有找到结论才能进行客观评价。所谓结论就是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3、轮到你写作的时候要汲取教训,首先要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其次,要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

总之,找不到结论,就会曲解所要表达的意图,这样做出的回答和提问都会显得驴唇不对马嘴。反过来,没有引导听众得出你的结论,你所要得到的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00

今天我们继续本书第三章节 理由是什么

至于为什么要看本章节,假如你要就对方的论题和结论进行提出问题,不但要找到论题是什么,对方想让你接受的结论是什么,还要清楚支持结论的理由是什么。

所谓理由就是用来支撑或者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即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和逻辑依据。

只有问一问别人为什么持有这样的观点,并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才能公正地判断为什么应该同意它。否则你连提问的接受点都没有,就像一拳打到棉花上,没有受力点,自然无从发问。

而本章是让你怎么能够找到“他为什么相信这个观点”,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章节最后还告诫我们在输出任何一个观点时应该注意哪些坑。

01

找理由的第一步就是采取质疑的态度去接触每个论证。学会问一问“为什么”。输出这个结论的人为什么相信,你又凭什么要相信。

一个论证包含一个或多个理由和它所支撑的结论。

在进行批判性思考时,会一直努力寻找论证之所在。如果想对做出这一论证的人尽量公平,就要先假设这个论证是最无懈可击的,理由很充分,然后再着手进行评价,即学会利用施惠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也称宽容原则、慈善原则。

02

如同找寻结论的情形一样,一些特定的词常常显示出紧随其后的往往就是理由。

以下就是那些词:

由于(as a result of)

因为这个原因(for the reason that)

因为这个事实(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鉴于(in view of)

由以下材料支撑(is supported by)

因为证据是(because the evidence is)

研究显示(studies show)

第一,第二,第三(first...second...third)

03

理由的类型取决于论题的种类,作为提供证据的一些陈述,对于证据的辨别尤其重要。

请一定要记住:结论本身并不是证据,它是一个由证据或者其他看法支撑起来的看法。

04

在比较复杂的论证中,当你试图客观评价自己阅读的东西时,常常很难将论证的结构在脑海里清晰地展现出来。

所以,一定要尝试建立自己的组织方式,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使其自称一套逻辑系统。

让结论和理由一目了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分类标记、同类顺序列出。

05

结论站不站得住脚,那得看理由扎实与否。薄弱的理由必然导致薄弱的结论。

随着你充分思考各种支撑理由及其内在含义,你将得出最为稳妥和扎实的结论。先有理由再有结论,理想的做法是: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得以成型和修改。

06

不管什么东西,心急火燎地去推进批判性思维并没有什么意义,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就曾说过,一个聪明人和另一个聪明人说话时,大家总是先说:“等一等”。

既然结论与理由相伴相生,在轮到我们自己输出一个东西时,哪怕过去你已经对这一论题下过功夫研究,还是应该探究其他可能存在的理由,在输出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帮助接受者确定你的理由。

条例清晰、有理有据;自己信,方能他人服。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很高兴的告诉你,距离本书结束后面还有九章。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关注点赞是对我的认可

分享转发是对我的肯定

随意打赏是对我的认同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