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谨慎的人如何做决定?

最近,我陷入两个选择中,犹豫不决。尽管已经多次分析利弊,但总下不了决心,试图继续再思考。

太太看我如此,提议我找适合的前辈聊一聊。

果然,聊完自己就清楚怎么选了。

《论语》里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①

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季文子是很谨慎小心的人,我也是。

过分谨慎的人,过多的反复思考对他们无益于事,反而会丧失行动的勇气。

所以,思考得差不多就好,先行动再说。

另外,有些选择无法确定,可能是信息量不足更甚至是思维层次不够导致的。

霍韬晦教授在《成长的锻炼》中说:成长就是要你突破现前生命的框架,包括思维上与认知上的局限。这不是知识的多少问题,而是根本不同范畴、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内在于某一格局,任你如何思维,亦自救不了,所以需要别人为你启导,搭下桥梁,以求开悟。②

所以,问题多次思考都找不到解决方案,就需要寻求新的信息更高的思维层次助力。

找有经验的人请教,就是寻求更高层次思维的助力。

我跟前辈聊完后,发现自己心中对选择是有倾向的,但不坚定。

原因在于我心中虽然有模糊的保底计划,但没有落实保底计划,没有相应行动,导致安全感不强。

保底计划即Z计划,是我借助ABZ计划思维思考中的一环。

ABZ计划是由领英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提出的一套职业规划理论,旨在帮助个人应对职业和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ABZ虽是职业规划理论,但我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来面对问题。

A计划,着重稳定好目前的现状,是稳定的基石。首先要保证好这点。

B计划,是希望得到改善的计划,具有不确定,需要探索和尝试。

Z计划,保底计划,即最差的情况下是怎么样的,能不能接受?有没有准备?

这是很好的思维框架 。 

思维框架,帮助我们进行更高质量的思考,为过分谨慎的人,提供完整、有序、有终的思维指引。

完整,保证了思考的严密,不用太担心有大错漏;有序,保证了思考的速度,不会东想一出西想一出;有终,保证了思考有结束,不会优柔寡断无法行动。

我之前因为没有落实Z计划,没有对此进行确定,所以心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通过与前辈的谈话,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清晰了应该如何行动,内心笃定地做出选择。



参考资料

①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章


②成长就是要你突破现前生命的框架,包括思维上与认知上的局限。这不是知识的多少问题,而是根本不同范畴、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内在于某一格局,任你如何思维,亦自救不了,所以需要别人为你启导,搭下桥梁,以求开悟。

霍韬晦教授,《成长的锻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