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事不过三,用巴普洛夫的狗来谈,如何帮助孩子戒掉不良习惯的系列随笔,这已经是第四篇了。看来是要做这一篇完结篇了。
在巴普洛夫用了一堆术语书写的关于经典条件反射的论文中,后面的人们梳理出来了,形成习惯的三个要点。
习惯都有必然与之对应的信号。所谓的信号就是引发狗分泌胃液的那个铃声,或者是引发我们拿起手机不放虚度光阴的的那一个刺激,或者是引发孩子做出不好习惯动作行为的刺激。
习惯一定是一整套有序列的动作反应。当信号贝,我们注意到之后,我们就会做出与之对应的不由自主的几乎是本能的序列动作。
请看这个问题“当你打开手机点亮屏幕的时候你使用各种APP的顺序是怎样的?”
答案是不是很让你惊奇?你几乎每一次都是按照某一个固定的顺序在使用手机上的各种APP。(当然有,人是在一个APP内有序的进行浏览)
是不是很伤心?感觉自己和巴普洛夫那条狗一样在习惯的作用下,自己并没有表现出多少高等智能生物的尊严。
为什么我们会一触碰到信号就会作出已知对应的程序式行动反应呢?
这是因为我们在做出这一套反应的过程中,我们尝到了甜头,一般伴随着这套固定的反应模式我们内心体验到的是愉悦。这就是形成习惯的第三个要点——奖励。
如果想删除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习惯,就可以从信号、反应程式和奖励三个方面入手。
可以让自己远离信号。比如想让自己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情,而不让手机打扰到自己,那么就可以将手机放在一个房间,而在另外一个房间工作。对于孩子的很多习惯,如果能够很好的,找到信号刺激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可以更改自己对信号的反应程式。当自己心中感觉烦躁时,特别想抽一根烟的时候,可以用吃棒棒糖、吃零食等方式让自己的口腔获得愉悦,而非是吸烟。
可以更改奖励方式。当孩子看到好吃的就要伸手去抓盘中的食物时,孩子所获得的奖励是即时的得到美食入口的愉悦。这时我们可以用适当的惩罚,比如用筷子打一下孩子的小手,让疼痛成为这个反应程式的结果。(当然,这样的方式是在孩子养成了这样一种不良的习惯时所采用,在孩子最初有这样的动作时,还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是可以采用告知规则,解释规则,说明触犯规则的后果,并配合爸爸妈妈的正确行为示范。)
对于我们人类当养成一个习惯还会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对自我的标签,也就是生活中常常这样的说法“我是一个……的人”。比如我是一个拿起手机放不下的人,我是一个烟瘾很大的人,我是一个读不进去书的人……
以上都是不良的信念。
改变习惯最大的阻力就是放在心中的信念。
对于孩子改变他的不良习惯是容易的,真正的是要配合孩子改变我们这些作为爸爸妈妈身上的不良习惯。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有着深深的信念,让我们很难从信号、反应程式、奖励三个方面做出改变的行动。
关于巴普洛夫的狗,能够给我们的启示,还有很多。
那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