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万小时定律是?
它来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西蒙,他提出专业技能习得的十年定律。或者被演绎出1万小时定律。
1万小时定律在心理科学史上并不存在。
在从普通走上卓越的路上,需要刻意练习,而并非1万小时这个心魔数字。
比如,有3组学生,
第1组是学生中的明星人物,具有成为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的潜力;
第2组只被大家认为“比较优秀”;
第3组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被认为是永远不可能达到专业水准,他们将来的目的只是成为公立学校的音乐教师。
实际上,到20岁的时候
第1组卓越的演奏者已经练习了1万小时。
第2组优秀的学生练习的时间是8000小时。
而第3组音乐教师练习的时间只有4000小时。
尽管如此,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1万小时的最低阈值。
比如,
专业演员的专业技能习得时间往往是3500小时;
记忆类专家技能的习得也不需要1万小时,而是数百小时。
各种各样的练习都可能有效,但其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则是黄金标准,那就是“刻意练习”。
这是我们知道的最有效和最强大的练习形式,而且,对刻意练习原则的运用,是为任何行业或领域策划和设计训练方法的最佳方式。
02
刻意练习的本质是什么?
那些处于中上水平的人们,拥有一种较强的记忆能力:长时工作记忆。
长时工作记忆正是区分卓越者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练习的指向与本质。
因为,那些卓越的专家,能够将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对接起来,在进行自身熟悉的专业活动时,能够调用更大容量的工作记忆。
意思就是,专家的工作记忆内存远远大于专业领域还是新手们的小内存。
练习就是不断重复吗?
不是。
不断重复是“天真的练习”,无法带来进步。
“正确的练习”需要好导师、有目标、有反馈···
03
那么,如何正确的刻意练习?
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
主要是“积小胜为大胜”,日渐精进,量变引起质变。最终达到长期目标。
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你必须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你到底怎么错了。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如果仅仅是做熟悉的事情,不努力做出改变,也不会有改变。
对于任何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比如,业余钢琴爱好者在十几岁就开始上钢琴课,等到30年过去了,他还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弹奏着同样的歌曲,看起来,他还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弹奏
着那些同样的歌曲,看起来,在那段时间里,他已经积累了数十万个小时的“练习”,但他绝不会比30年前弹得更好。事实上,可能还比年轻时弹得更差。
这就是为何业务的学习学习10年也不会成为专家的原因。
04
练习时间是最重要的差别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一般来讲,培养天才的过程,始于童年时代或青少年时代的早期,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杰出人物的水平。但那还不是终点。
杰出认为人物的标志之一是,即使自己在所在行业或领域中世界最佳,依然要努力提升练习技巧,并不断改进。
第一步:产生兴趣;
对未来的杰出人物来讲,他们小时候与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物之间这种好玩的互动,是他们最终对这件事情充满热情的第一步。
第二步:变得认真;
那些长大后成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的孩子,有着“自加燃料、自我激励的动机来从事繁重的工作”,尽管他们依然需要父母亲和导师“情绪的和技术的支持”。
第三步:全力投入;
一般来讲,这些未来的杰出人物在12-13岁或者15-16岁时,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成为自己领域或行业中最杰出的人物。这种投入,是第三阶段。
到了这阶段,学生常常会寻找最好的导师或者学校来指导自己的练习,甚至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
关于成年以后才开始练习的人们到底有没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几乎没有绝对的限制。事实上,练习上的限制(每天挤出四五个小时练习)通常比起生理或心理上的局限更重要。
05
本书就是想告诉我们: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
刻意练习,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强大学习法,成为任何领域杰出人物的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