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世界观
随着自律的不断加强,爱和人生经验一并增长,我们会越来越了解周围的世界,以及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不过由于天赋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人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常常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对于人生都有各自的认识,有着或广阔或狭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通常,我们对信仰的定义过于狭隘。我们认为,拥着某种信仰,就意味着要相信神灵,加入某个信徒组织,举行某种宗教仪式。我们容易把信仰过于简单化和单一化。
事实上,对于世界的规律和本质,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看法和信念。人们的世界观各不相同,甚至彼此相去甚远。
形成信仰的基本因素来自我们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是我们信仰的培植者,他们的影响不仅在于话语,更在于他们处事的方式。如果说世界是大宇宙,那么家庭就是小宇宙,在家庭的见闻和感受,决定了我们对世界本质的看法。父母的言行举止,为我们创造了独有的外在世界,在此基础上,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我们的信仰和世界观,常常取决于童年经历的影响,这就构成信仰与现实的对立,也就是小宇宙和大宇宙的对立。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信仰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必须突破自我界限,涉足更广阔的领域,修正我们的地图。
科学与信仰
心智的成熟,其实就是从小宇宙进入到大宇宙的历程。从本质上说,这一阶段就是不断前进的求知之路。只有学习和进步,才能摆脱昔日经验的限制。我们必须消化和吸收新的信息,扩充眼界,敢于涉足最新的领域。
爱的本质是拓展自我,而爱的风险之一,就是必须进入未知的领域。我们必须放弃落后的、陈旧的自己,把陈腐过时的认知踩到脚下,抛弃狭隘的世界观。我们应该对过去的信仰提出疑问,主动探索陌生领域,挑战某些久被视为真理的结论。只有怀疑和挑战,才能使我们走上神圣的自由之路。
为此,我们必须从科学起步。我们应该逐步以科学的信仰来代替父母的信仰,向小宇宙法则提出挑战。
科学是一种以怀疑为基础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