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是近代文坛大家鲁迅散文里的一句话,网上对这句话有着许多不同的解说。解说的多了,自然也就争议多了,我稍稍看了下大家的评论,能粗略的分为两派。一派人说这是一句废话,另外一派人则给这段话冠以许多民族大义以及臆想出来的深层意思。也许,这便是文学的魅力吧,你是怎样的人,便能读出怎样的意思。就像西方的那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像东方谚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前些时候和一个写小说的作者朋友聊天,谈及一些书籍的时候,我说起我喜欢看散文。朋友不解,说她完全看不懂散文,平时也不会去读散文。读书也主要是读小说,因为会被小说里的人物设定,世界架构以及故事情节而吸引。与她聊天的时候,我也是仔细的回忆了一下,我大概是在初中时候开始喜欢上了散文,那时候的我,喜欢看刘墉的《萤窗小语》。刘先生的词藻并不华丽,多是会给我一种清淡而温柔的感觉,阅文如人,大概刘先生也是一位颇有君子之风的清雅人士。喜欢他的文笔,遇到特别喜欢的句子,我还会摘抄到一个小本子上,就好像抄下来,就能变成自己的一样,心底里总是感动又满足,久不能平静。只是,那时的自己还很年轻,读书只重感受不重表达。若要让当时的自己去说一说读后感与心情,却是说不出口。倒不是害羞,主要是因为那时的自己,不会用最恰当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受。
再后来,便是看一些文青杂志,像《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只是出国之后,购买不便,也就看的少了。之后我便转去了网络文学,从2003年初到现在,我对网文的追捧倒是一直都没断过。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我见证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兴起。也是因为阅读这些网文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我倒是有很多年都没有再读过散文了。直到偶然的一天,我读到了胡兰成的《我身在望川》,心中感动不已,倒算得上是我时隔多年的散文再启蒙了。我知道他是个朝秦暮楚的烂人,也知道他是汉奸。他的这些不堪,早在我读他这篇文章之前,就是知道的。胡兰成在他的自传《今生今世》里写了他与八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没写进来的,也不知有多少。想来就他的作风而言,估计是不会少的,姑且刻薄一点的来说一说胡兰成的故事吧。
胡最先抛弃了与他结婚七年的发妻唐玉凤,唐是一个没读过书,只知道三从四德的传统女人。在那个旧时代里被离婚的女人,只会成为别人口中的谈资。更何况,她连书都没读过,怕是听到街坊邻里对她的指指点点,她也说不过别人。听说,胡唐离婚不久,她便忧郁成疾,没过几年,便去世了。后来,胡去广西教书,觉得需要一个老婆,便娶了教师全慧文,只是这个老婆也没有在一起很久。等到胡只身一人去了香港之后,便等于是把她给抛弃了。不得不说,胡在追女人这一方面,是厉害的。胡到香港后,很快便泡到了当红舞女应英娣,两人在一起了一段时间。只是,这个时间也没有持续很久,因为大作家张爱玲要出场了,胡先生便扫清障碍应小姐,给张小姐腾位置。胡张这两人倒是都有文采,只是文采是文采,品格是品格。他俩结婚没几年,胡便在武汉的一个医院里哄骗到了十七岁的护士小周,然后胡周两人便开启了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甜蜜婚外情生活,此时的张,怕是还在上海等胡回心转意。后来抗战结束,胡南来北往的辗转,也是把小周给丢掉了。在逃难的途中,胡的一个斯姓朋友让自己后妈范秀美掩护胡乘船逃亡香港,只不过这一母一友的,还没到香港,便是成了夫妻。再后来,范秀美怀孕,胡兰成找张爱玲借钱打胎。可怜彼时的张爱玲,估计是还对胡心存幻想,居然当了自己的金镯子,把钱寄去给范打胎。再后来,许是张看清了胡的面目,在奉上了30万稿费与诀别信之后,这才算是了了张胡之间的这一段孽缘。当然,对于朋友的后妈范秀美,胡也没有从一而终,在胡去了日本之后,范也算是被抛弃了。只不过,胡的风流性子还是没消停,他随即便勾搭上了房东的老婆一枝。大概是骨头轻,经不得房东的拳头,又或是一枝不愿离婚再嫁与他,他俩也就没有多的故事了。再后来,胡遇到了黑帮遗孀佘爱珍,自此他放浪情海的旅程,也终是消停了。也不算真的消停,他还是会时不时地写信给张爱玲,只不过,此时的张爱玲,已是胡兰成撩拨不动的了。
胡兰成,是挺渣的,完全可以角逐明国第一渣男的宝座。只是,读完那篇《我身在望川》之后,却让我对他的印象有了改观。以前就觉得他是一个喜新厌旧的烂人,但看完他的文章之后,或许觉得他爱一个人的时候,也是真的爱了吧。世间是有些博爱深情的多情种的,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淳一样,明明辜负了很多人,却偏偏叫人恨不起来。但胡兰成这样的,不像是博爱深情,更像是博爱寡情了。有些人的内心,其实是有缺的,所以他们才会找寻许多的人来填。胡大概也是这样的人,今天张爱玲要离开了,他能写这么一篇文章来挽回,明天小周要离开了,他也会写这样一篇文章给小周。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渣男在用言语安抚鱼塘里的鱼,让她们不要游走。他是好色么,其实也不见得是,得都得到了的色,便远不如当初还未得到的了,大多数人往往看不见已得到,他们总是更专注与未得到与已失去。他是为了张爱玲的钱么,或许有可能,不过如果单单只是为了她的钱,胡也不至于去招惹别的女人,从而导致张爱玲离他而去,让他少了这难得的聚宝盆。所以在胡的心中,终究还是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也许那就是不停的去追逐不同的人,来填补他心中的缺。
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追求,常常去极限运动的人,或许是喜欢命悬生死一线的刺激。他们真正体验的,并不是运动,而是命悬一线,是劫后余生里伴随着大量肾上腺激素的巨大刺激。一个男人能够游走在多个女人之间,能让她们相安无事,他无疑是厉害的,但这样也会使他无趣。就好象一个人一直重复的攀登那几座小山一样,不会有太多后续的成就感。像张爱玲这种女子,本就是当时顶尖的女子了,他得到之后,会有一次成就感的满足,再之后便没有了。他这种人,多半不会体验到岁月安稳的美好,他需要其他的东西来刺激,来填补内心的缺失。当先前的欲望填满了,他再之后的追逐,或许就变成找别的女人,然后再摆平各个女人之间的怨念,进而达成一夫多妻之类的关系。哪怕,他想要的,他都达成了,他也还是不会安稳。他会找问题,没问题就创造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以满足自己心底的需求。这种空虚与缺失,或许才是他人生里最核心的问题。也许就是这种追求,才催生了这么一个喜新厌旧朝秦暮楚的胡兰成。现在再想想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淳,段正淳是真的会因为不同女人们之间的矛盾而头疼。但若他那些女人们变得和和睦睦了,他指不定会在哪里再整点别的幺蛾子出来。或许他又会去新找一个世间顶尖的女子,那种不肯与他人共侍一夫的女子,以此再挑起身边女人们的矛盾。然后,挑起再摆平,挑起再摆平。这便是作,不过不得不说,有些时候,作也是人性所需的。
我喜欢看散文,因为看散文的时候,我会觉得作者变成了一个鲜活的人。就像他坐在我的对面,慢慢地与我讲述着故事,我听着故事,也看着他那个人,就好象倾听朋友的谈话一般。后来,朋友给我推荐了汪曾祺的文章,我便去挑了几篇汪的散文来读。如我预想的一样,那是很平静的文字描述,很精致的细节描写。读书的时候,像是有一幅画面在眼前展开,那是在一个普通的午后,没有故事,没有情节,也没有人物设定。你偶然间走过一个小巷,见巷子里坐个老爷爷在烧水泡茶。他也没招呼你坐下,你便在旁边寻了个小凳子,坐在他身前。看他时不时的摇一下蒲扇,也看他微笑时漏风的门牙。水开的时候,壶盖在水壶上跳舞,叮呤呤的声音响起,盖过了夏风,也盖过了蝉鸣。散文也许就是如此,不必有目的,不必有故事,不必有道理。
记得前些时候,驱车去接朋友,我在车里等着她,只见她在门外捣鼓着什么却不马上车。待到朋友上车之后,我便问她在磨蹭些什么,她也没有马上回答我,只是转身去扯安全带。待到她扣上安全带之后,便颔着下巴斜眼看了我一眼。问到:“你车门把手上,怎么有那么多的蜘蛛网?”我当时一愣,只得面露尴尬的笑了笑,便就此揭过这个话题。
啧,还能是因为啥,大概是因为我半夜梦中惊醒,见床上有两个枕头,一个是我的,另一个也是我的。
PS:
最近在抖音上瞎逛的时候,看见一部国产动漫《烂柯棋缘》,觉得名字怪怪的,于是便去搜了一下。原来是一本三年前的小说,只是好像不太出名,所以一直以来都没听说过。带着闲适的心情翻看了十几章之后,心中却是惊奇,通宵达旦的,只望能把此书快快看完。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居然默默无闻无人吹捧,真是奇怪。
每每读到好书的时候,心中总是开心的,然而读到这种别人都不知道的好书的时候,心中的欢欣更胜,就好象自己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宝藏一样。虽然每个人喜欢的风格不一样,但在我心里,这边本《烂柯棋缘》怕是能够比肩或者超越《诡秘之主》的小说了。再次惋惜《大奉打更人》,除去那些种马后宫设定,那真是一本可以传世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