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启蒙,源于小学时老师赠送的几本童话故事书。儿时的我,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时光里,并没有太多的玩具,几本故事书的陪伴明媚了整个童年。彼时书中的内容早已忘却,但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共悲的那份戚戚之感还在。
流年婉转,几易其貌,不变的只有经典的书籍。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段珍贵的读书时光,伴随成长的步伐,融入生命的旅程。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慢慢积淀的,是文化的精髓,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沉淀的,则是一个人的气质。
感谢阅读,为我开启新的窗户。芸芸众生,我们大部分都是平凡渺小的个体,任性妄为有之,怯懦萎靡有之,偏执自负有之,我们独立于天地之间,执着于自己的小世界。
而阅读能为我们展示一个开阔的世界,了解到人事芜杂,悲欢起伏,人生有很多的无可奈何,有很多的不知所措。
不知觉中都已到了不惑,活得更加的明白:所谓的幸福、幸运,是在自己努力经营基础上的一种知足常乐。努力经营生活,让生活中多些幽默,少些争吵;多些理解,少些埋怨;多些调味,少些枯燥;多些满足,少些攀比。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正是在哈桑“为你千千万万遍”的爱与善良的感召下回归。原来爱与宽容足以融化坚冰,让自私怯懦遁形,让阿米尔踏上救赎的道路。于是在对待他人的过错时,我们能更宽厚一些,不再求全责备。
《山羊不吃天堂草》中的明子正是在山羊以死抗争的启示下获得生命的救赎,寻回善良的纯真本性,这使我明白质朴纯真的本质比一切都来得重要。
忆起初到乡村教学的日子,学生调皮捣蛋,对于刚走出象牙塔的我是当头一棒,曾是那样忧心忡忡,曾是那么孤立无援,是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兵法》给予我力量,他让我知道“既然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是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让我明白用爱与宽容去化解矛盾,消解隔阂。
书籍,就是有这样一种魅力,生命的救赎与升华是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实现的。正如荀子的《劝学》所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如果说观照自我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与提升,那观照世界则是一种涵养的升华。
别人的故事,自己的人生。阅读让我了解,每个人个性迥异,我们不该过分苛责,也不应妄自菲薄,我们都是最独特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存在,即使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毕竟不可能所有人都登上顶峰,凤毛麟角者少之,而历史的演进离不开踏实肯干的普通劳动者,甘于平淡有时需要一种更大的勇气。
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以一种较客观理性的姿态来面对社会。
现在网络技术发展,微博、论坛、微信等为我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但嘲讽、辱骂、互黑、甚至恶意诽谤传播者亦不少,也许多一些阅读,我们会心胸放宽些,心态放平些,允许差异的存在,尊重客观的事实,少一些无谓的争执,多一点理解的宽容。这是读完柴静的《看见》后我所获取的,别人云亦云,别盲目指责,在了解真相之前,请让我们多一些等待的耐心。
多读书,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外化为一种安之乐之,处之泰然的气度,面对世事,不再急躁易怒,不再妄加评论,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是一种涵养,一种内化的气质,一种平和理性的姿态,观照自我也观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