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在上课之前一直认为这节内容非常简单,因为有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只是名称改了而已。不学也会做,如果只是把题出给孩子们做,基本都能正确完成;而本节课增加了脱式计算形式,以及对运算法则进行了总结,而结果却出现了知识理解后退现象。
通过学生练习,发现了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错误,只有通过对该生访谈,了解其真实想法。发现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出在对运算法则总结上,也许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法则总结出现口误,还是学生理解力原因,或其他因素,导致部分孩子理解发生了歧义,通过罗列分析错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法则理解产生歧义
在课堂上对运算法则进行了小结,教科书中也给出了明确表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而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为“先算加,再算减”或“先算乘,再算除”,不会算除了,可能就想到减了。
批改时,无法理解孩子想法,只有“请教”作者了,他的理由就是:先加再减,先乘再除。他对画横线的理解就是“依葫芦画瓢”了,无实际意义。
二、算式意义理解错位
对上一张图片的解答在情里之中,而下图为什么是8×8和7×7,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的答案是:因为只有8×8才会等于64,他是找两个数相乘的积等于被除数。
三、书写表达错误
四、其他错误
主要是退位减法的错误,这说明运算教学中退位减法是一大“顽症”,包括部分高考试卷中的错误也出在此处。
补救措施:
加深算理的理解,把综合算式至于具体情境中理解,先算什么结果表示是哪个具体量。特别组织学生讨论:64÷8×7中的8与第一步解答中的8(8×7),它们表达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从而让学生从理解角度去运算,不仅仅停留在法则的记忆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