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聆听高段教研员的阅读教材教法分析后,觉得解决了很多高段阅读的困惑,并且将平时实践的语文教学理论化了。
为什么学生学了语文还是读不好一篇文章?要么拿腔拿调,要么拖音四起。。
为什么在学生的印象中语文就是背背背,抄抄抄?一提到阅读就头痛?
让我们先来看看读书能力到底指什么?
进入小学高段,需要培养的读书能力依次为:朗读。默读。浏览。
关于读书技能
朗读:能够根据不同文体风格奠定感情基调,而对适合朗诵的文字,则要抓住重点词语及句子,读出轻重、停顿、语气强弱。比如说明类、应用类文体就不适合拿来做诵读,这类文体无需读出感情;
默读:重在培养边读边思考的能力,进行深入阅读,提高阅读速度,达到300字/1分钟
浏览:重在培养从资料中迅速提炼有用信息,扩大知识面。
关于高年段语文的训练重点:读中学写
进入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我们必须开始思考简单读VS深入读的问题。
简单读即是“写了什么”,侧重在能把文章内容概括出来或者是能列表整理文章内容。例如小学四年级就是训练学生进行“概括”的黄金阶段。要能让学生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概括性的说出文章大意,段落大意,同时能够理解一句话作者想表达什么。
深入读则是不仅知道写了什么,还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即“分析写法”。
例如:作者用到了哪些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顶针……用这些表达方法,是为了强调说明什么内容?
例如:这篇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还是采取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作者在构段时有没有用到先概括后描写的结构方式?
例如:作者是如何通过选取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对话、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性格
例如: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还是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来记叙的?作者在谋篇布局中时怎么抓住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
请注意:真正的写作与表达通常都是在阅读课上学到的,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从内容-写法进行升华。只有弄清了教学中的难点,才能把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先做到“有效”,再达到“高效”。
怎么才能做到“有效教语文”
第一,教师要明确各年段各年级的训练重点。不要一口吃成个胖子,中段去训练高段的内容,导致学生消化不良,反而连概括这种基本技能都没掌握好,出现到了高年级老师回头补习拼音、或者到了五六年级还在不断练习概括段意的“回头学”。
第二,学生要明确语文学习的各个步骤,从而形成自动化流程。
课前自学:读+写,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难点,同时概括课文大意。
课中检测:课堂前5-10分钟,进行检测,比如学习小组汇报,比如听写。
课堂练习+难点突破:用来加强学生最难理解的部分,然后引导学生体悟表达。
课后复习:用有针对性的练习对课堂难点知识进行巩固。
特别提醒:使学生摆脱机械被动式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就是教会他们能找出自己学习的“难点”,从而加强训练。自己才是“知识”的主体。学习能力则是学会将“知识”变成“能力”的能力。
第三,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根据不同内容,提前设计好读法,比如是默读、精读、齐读、个人读还是浏览读,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