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我守着昏黄灯光和笔记本电脑的时候,窗外不时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我知道那是来自球迷们,但没有关注世界杯的我一头雾水,只能从朋友圈里了解一下发生了什么。就像小时候碰到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怎么了怎么了”地好奇着,却又挤不进去一样。
而此刻我正在观看一个很燃的视频,讲述军人群体的血汗青春,配乐是这首《追梦赤子心》,加上当时户外的天然配乐,我这个球盲的心情也跟着莫名激动起来。
也许一瞬间感觉自己又置身大学宿舍里,那样的呼声分明来自对面的男生宿舍楼,来自食堂里电视机下面那群狂热的青少年。
不懂足球,但我喜欢足球精神。它不仅属于拼搏的赛场,也属于世界各地每个角落里热血沸腾的观众。至少每次世界杯时,发自深更半夜的呼声会让人觉得,这世上还是有这么多的人真心实意地热爱着一件事,愿意为了一场球赛彻夜不眠。
表哥就是一个资深球迷。他是那种极少发朋友圈的工科男,仅有的几条朋友圈都献给看球赛的心情了。前几天他儿子出生,他竟然给儿子想出了“未足”这么个名字,乍一听是不是有种“招弟”般谦卑的感觉?
但他的真实意思,是在世界杯宝宝的儿子身上,寄托了中国足坛的未来。不过这个奇怪的名字遭到了家人一致的否决票。
足球身上有种年轻和激情的色彩,让痴迷它的老老少少无论在何时遇见它,都一起模糊了年龄身份。也许人的天性中有着拼搏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足球运动成就了这种英雄主义。
在这些壮年球迷还是个男孩的时候,球场上的挥汗如雨,大概代表了他们遥远的梦想和青春的模样。
初中时,班里的足球运动氛围特别浓厚,年级赛事一场接一场,男生们常常在课间和隔壁班互下战书,约定球场上的生死厮杀。
当十几二十个男生,为了一场比赛直到上课了还不见踪影,被老师从操场上拎回来,罚在全班面前每人做五十个俯卧撑时,我们会听到班主任半嗔半笑地说:我很欣慰,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
十多年后,“未来”来了,那些年球场上的一腔热血,却化作了每届世界杯期间深夜里的阵阵呼号。
曾以为自己就是英雄,最终还是甘于做了一个观众。
真心有过英雄梦想的人,难免有丝丝落寞吧。但那又怎样呢?观众也很好啊,至少可以为了真心热爱的事情毫无压力地喝彩、谈论、吐槽。毕竟,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做英雄是需要一点天才的幸运和传奇色彩的。
而像我们这样优秀、本该灿烂过一生的人,原来只是个平凡人啊。
即使这样,我们仍然不得不承认,仅仅是活着,我们就用尽了全力。
梦想是那颗最亮的星悬在天边,也想伸手去抓,却像水中捞月,那么远,那么徒劳,仿佛够我们仰望一生。
一次次,我们还是低下头,颓然地看看脚下的大地,深深地吸气吐气。仅仅是稳稳地站立着,不被生活打败,就已绝非易事。
后来,我们发现,天上的星辰虽然很远,但地上的那片山川湖海,前方那依稀可见的目的地,谁说它不是梦想呢?
没有万众瞩目,没有粉丝喝彩,谁说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个集体不可或缺的一环,他的使命就不重要呢?
那些没有成为球星的踢球人,那些没能成为将军的士兵,他们的拼搏、坚毅和勇气,难道不是同样可贵吗?
小时候看不懂《老人与海》,翻了不到三分之一就读不下去,觉得角色太单调,故事性也不强,除了开场和结尾处有一个小男孩出场,茫茫海上就只剩下一个孤独的老人,和一群怪鱼。
无数次听到书末尾那句名言:“人生来不是要给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什么是能毁灭却不能被打败?年幼的我,感到匪夷所思。
长大后又去读了一遍,虽然还是觉得不那么有趣,却在后来的许多个时刻里,一些人生的酸楚无奈不能言说的时候,脑海中莫名地浮现出那位海上的老人,带着一些悲壮的色彩。
那位叫圣地亚哥的老人,和无数平凡得看似没有任何特点的人一样。但他身上的某种东西,仍然将他和许多人区分开来。
他一生过得如此单调,甚至落魄,创下了八十多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的纪录。但即使风烛残年,他也抱定着一个信念,作为一名出色的渔父,他要从海里带回一条真正的大鱼。
而这个信念在终于捕获大鱼后返航的途中,在大鱼被尾随的鲨鱼群啃噬得越来越残缺时,在“护鱼”已经危及到自己生命的暗夜深海,它渐渐变成了另一种殊途同归的信念,“绝不能被打败”。
后来,人们在天明的海港上,看到了一副大鱼的骨架。但仅仅是这副巨大的骨架,就足以引来众人瞠目结舌的惊叹。老人消失的那些天里征服的是一个怎样的猎物啊,那一路又克服了怎样凶险的阻碍。
那副骨架袒露得苍凉、讽刺、酸楚,又令人肃然起敬,像老人自己。仿佛是上天对渺小人类的嘲笑,然而人却因这种可笑的精神而成为人。
我似乎懂得了“毁灭”和“打败”的区别:
人生来带着层层的局限,天地的渺茫、生命的脆弱可以让他转瞬间灰飞烟灭。人生来也带着一颗倔强的灵魂,不屈的意志、理想的光辉让他即使面向死亡,也要顽抗到最后一刻。
总有一些人,是圣地亚哥的同类。
在生活这片复杂的海域里,艰难挣扎,默不作声,但他们内心永远涌动着一股不息的暗流。如果给它以名字,也许是“执拗”、“不屈”,也许是“信念”、“骄傲”、“理想”,也许仅仅是,“尊严”。
不知道他们儿时是否也怀揣成为英雄的梦想,他还是成为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大人。但是他没有对生活认输,不管生活对他是怎样的残酷和不留情面。
他们是平凡生活里的英雄。
在那场和生活的拉锯战中,他们一次次被狠狠地锤击,但他们一次又一次顽固地站了起来,不能认怂倒下去,那就加把劲儿挺过去。
坚持是种本能。即使积累够了失望,疲惫快要压垮身心,他们的脚下仍然一步、一步地挪动着,像一场不能停下的马拉松。流汗到麻木,喘息到忘了喘息,坚持到忘了在坚持,就又看到了希望。
我们的父辈们,那些上有老下有小、不能懈怠的中年人,那些在家庭和工作间两头打转的母亲们,那些为了一个信念至今没有放弃的普通人,何尝不是这样平凡的英雄。
他们也许不再会谈起梦想,但在生活的风雨坎坷中,他们没有倒下,在想要守护的人面前,他们没有后退半步。
周国平说,生活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推理而言,生活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多么勇敢。
年少时说过的大话,就像我们对世界的宣战。世界像如来佛的五根手指,冷眼旁观地等着看一个个的你上窜下跳演一场笑话。
过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纪,我们像五百年后的孙悟空,后来,被戴上紧箍咒,苦行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
但对落魄的孙悟空来说,天地固然可以使我一身法力无用,时间可以拿走我的天真狂妄,但不屈不挠的灵魂安装在任何蛮力也到达不了的地方。
这条路有多远,有多不堪,只要这颗灵魂还在,我还是我,就谁也别想把我打倒。
后来的孙悟空,再自命不凡,也不得不靠一次次请外援化解危难,在妖魔鬼怪面前毫不起眼。
但小时候,他却是我们心中的超级英雄,想想也许并非因为他的法力,那股无畏、不屈的能量,才是令凡人欢呼和感动的英雄主义。
这,也许是他属于人间而非仙界的原因。
生活的战场,有人不战自败,有人草草离场。那些摔倒爬起、负隅顽抗的,才是让人类这个物种延续下去的生命主体。
后来,我们的青春留下了遗憾,梦想成为了笑谈,花开的绚烂没有等到,生命却布满了疮痍。
但只要还没对生活彻底认输,这一生,你就活成了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