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的成功表面在于辩论形式的创新。而实际上,辩论只是外壳。其内在逻辑是:将一群奇葩推到了前台。奇葩们互怼,就足以制造出一个搞笑的、感人的、有共鸣的综艺节目。这也唤醒了大众潜藏在内心里的奇葩英雄梦。很多年轻人的心里,自己何尝不是那个人群中独一无二的奇葩,但又不甘平庸,希望得到认可。
所以,大众崇拜奇葩,向往也能成为那样的奇葩。多提一句:奇葩也可以成为偶像,这里面的逻辑跟当年的《超级女声》李宇春受欢迎,以及《火箭少女101》里的王菊走红,有类似的大众自我意识觉醒之后带来的多元化审美迁移)
《奇葩说》更新到现在,已然不易。但问题是当年的老奇葩早已自立山头,成名成腕,拥趸无数,哪还有奇葩该有的哑子。
所谓“奇葩”,必须天然自带一种不被世俗认可,却又桀骜不驯、无羁无绊的混不吝气质。这是最难得的。成名的老奇葩,骨子里已没有了奇葩横空出世打破一切的生猛无畏。就像成名的郭德纲再也说不了《我是黑社会》而后面冒出的新人们,要么是高学历高情商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要么是会点小手艺,自以为成名就差临门一脚的斜杠青年。唯独少了当年类似颜如晶、肖骁等无法归类的奇葩物种。
其实辩论话题这个东西,无论是可以延伸人文哲思的深话题,还是呼应当下社会热点的浅话题,都没什么关系。关键是看谁在说。高超的辩论技巧常有,而奇葩不常有。这才是《奇葩说》不再新鲜如初的原因
罗振宇、薛兆丰这些工于算计的精英人士的出现,更是将节目仅有的奇葩底色涂抹成成人世界不分对错只讲利弊的二元黑白。无味至极。
至于李诞,简直已经封神,从节目里插科打诨(如果再好笑点就好了)的那份从容,就能看出人家“人间不值得,何必当奇葩”的虚空境界。
奇葩说,再无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