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篇《他放弃300倍高薪回国,造出震惊世界的“天眼”,但他却永远闭上了双眼...》的文章被广为转载。文章讲述了刚刚去世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造就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英雄事迹。
很多人在转发的时候配上的评语是“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觉得最近大家都被薛之谦之类的八卦吸引了注意力,对南仁东的去世缺少关注。
今年五月,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去世的时候,也有媒体发出来《中国巨星陨落,媒体为何反映竟如此冷谈?》的诘问。
面对这种想法和诘问,我想说,人之常情,不必纠结。
象牙塔本注定曲高和寡。
为什么人们形容做学问做科研叫象牙塔呢?就是因为这些工作艰难而非一般人可以胜任,也非一般付出可有成果,注定是极少数人的“云端芭蕾”。
越是取得不俗成就,其研究领域势必前沿,知识势必极专业,这符合科研“开创”之精神。
这也意味着普通人对其研究领域不会熟悉和关注,民众没有也不必有此专业知识。
民众熟知的研究者主要两类:日常生活领域的创新,如手机等数码设备的革新者乔布斯、雷军;另一类就是真正以科学研究改变世界而被载入史册的巨匠,如爱迪生、瓦特、袁隆平。
很多发出“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感慨的,主要是对该领域主动关注的人。其实,有专业内后继者的怀念与铭记,足慰英魂,普罗大众反应平淡,则大可不必痛心疾首。
世人都知道爱迪生因电而伟大,但其实爱迪生发明的是直流电,并不是我们现在民用的交流电,交流电因为在远距离传输中的绝对优势最终获得广泛应用,可交流电发明者特拉斯却并不为世人熟知。
科学领域的开创者,有的可能并不幸运的能让当世大众熟知和了解,但是请放心,历史永远记得他们,他们可能会在多年以后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科学巨人,也可能不会如此,但依旧会在科学历史的浩瀚星海中,发出自己最独特的那束光辉,万古长存。
更多文字欢迎关注个人原创微信公众号:知之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