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俄罗斯顿河畔-罗斯托夫 (由俄罗斯著名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而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的城市)俄罗斯南部中心城市 与乌克兰紧邻 南部就是高加索地区
学院名称:顿河畔罗斯托夫医学院预科系
中国留学生人数:一期30人 二期 30人
办学单位:由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市委社联主办
生源:通过社会招生
俄方办学单位联系人 :张帆
第一篇:老华侨(张帆)
张帆:慈祥的老人,花白的头发,壮实的身板,学者的气派,忧郁的眼神中流露着沧桑;不凡的身世惊呆了我们每一个留学生,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连襟!王光美最小的妹夫!还是一个叛国者?!
据他自己介绍,1946年参加革命,建国后最早的出国留学人员,大概60年左右自然灾害期间暑假回国,周恩来在中南海请他们几位留学生吃饭,通过菜的简单,几位留学生认识到国内粮食危机的真实情况,也许也受到了苏联方面宣传的影响;第二年毕业后没有回国;中国大使馆已经为他们买好了回国机票,张帆和另一同学卖掉机票,住进了莫斯科的旅店,并写信给苏维埃最高当局要求避难,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几近绝望时,收到苏联最高当局的批准,可以留在苏联;刚开始准备让他们去鄂木斯克,二人不同意,认为那地方太冷又离中国太近,后苏联当局批准二人去苏联南部城市顿河畔罗斯托夫定居和工作。
张帆被安排在罗斯托夫医学院工作,教授;安排好后给妻子写信,希望妻子也过来;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这怎么可能!我们见到了刘少奇的亲笔信,劝说张帆回国,但是张帆心意已决;随即妻子与张帆离婚,女儿随母亲在国内生活;张帆后与他的学生结婚,70年生育一对双胞胎女儿。
张帆在苏联的生活随时受到克格勃监视,克格勃经常对他的小区邻居进行调查;由于江帆会针灸等中医,经常帮助邻居治疗一些西医难解的病症,所以人缘比较好,没有惹上麻烦;但是如果他想旅行,必须经过居住当地警察局批准,到达旅行目的地必须到警察局备案;可见当时苏联当局对张帆的重视。
聊天中,张帆很感激叶利钦,这在当时的苏联老人中很少见;问其原因主要还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当局解除了对江帆老师的监视,张帆老师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张帆老师在1989年回国探亲,见过很多老同学,不乏当时中国高层的领导;张帆老师问过他们一个问题:如果当时我回国会怎样?他的同学们回答他:刘少奇国家主席都被迫害死了,你说你会怎样?张帆老师当时很庆幸;隔年张帆老师的中国女儿去俄罗斯探望过他老人家,老人家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幸福,他说过一句话印象深刻,在前苏联他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一台伏尔加轿车,乡下还有一块地,国内现在也不可能实现,他很满足。
张帆老师回国后,总想为国内做点什么,就这样我们这批留学生就成了幸运儿;我们是第一批到达顿河畔罗斯托夫的留学生;当地人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中国人!(原创待续)